常用栏目
《十年沉浮:全球散货船安全图景变迁——事故率逆降背后的挑战与希望》

2025年8月15日,伦敦——国际航运协会(ICS)与全球海事安全组织(GMS)联合发布的《2015-2024全球散货船安全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散货船年均损失2艘、沉没载重吨达179万,共89名海员不幸遇难。尽管船队规模持续扩张,但事故率较前十年下降37%,安全趋势显著改善。然而,红海袭击事件暴露的地缘风险与货物液化、搁浅等传统隐患,仍为行业敲响警钟。

数据透视:规模扩张与安全逆袭的双重叙事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散货船队规模达1.2万艘、9.8亿载重吨,较2015年增长28%。但同期年均事故数量从2005-2014年的3.1艘/年降至1.9艘/年,沉没载重吨占比从0.023%降至0.018%,每亿载重吨死亡人数从1.2人降至0.7人。

典型案例

  • 2018年“Stellar Daisy”号沉没:这艘26.6万载重吨的超大型矿砂船(VLOC)在南大西洋因货物液化倾覆,22名船员中仅2人获救,成为十年间最惨痛事故。

  • 2022年“Emerald Star”号搁浅:好望角型散货船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因恶劣天气触礁,虽无人员伤亡,但18万吨铁矿石泄漏引发环境危机。

两大“杀手”:货物液化与搁浅,技术与管理成破局关键

报告指出,货物液化(占事故34%)与搁浅(占28%)是散货船安全的首要威胁:

  1. 货物液化:镍矿、铁精矿等易流态化货物在航行中因水分迁移变为液态,导致船舶稳性丧失。2018年“Stellar Daisy”号沉没即因镍矿液化引发。

    • 应对措施:国际海事组织(IMO)2021年修订《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BC Code),强制要求易流态化货物含水量检测报告,并推广密封式货舱设计。

  2. 搁浅:超大型船舶在狭窄水道或复杂航区的操作风险加剧。2022年“Emerald Star”号搁浅后,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AMSA)要求所有好望角型船强制安装高精度电子海图(ECDIS)与动态定位系统(DP)。

技术赋能

  • 智能装载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含水量与舱内压力,自动调整通风与压载水,将液化风险降低60%。

  • AI航行辅助:日本邮船(NYK)开发的“Navi-Brain”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搁浅数据,为船长提供最优航路建议,试点船舶搁浅率下降42%。

地缘冲突:红海袭击事件敲响非传统安全警钟

2024年红海危机中,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导致12艘散货船受损,3艘沉没,造成17名海员伤亡。报告强调,地缘政治冲突正成为仅次于自然灾害的第三大安全威胁。

行业响应

  • 军事护航:2024年3月,中国、美国、欧盟等28国联合启动“红海安全走廊”行动,为商船提供武装护航,袭击事件下降76%。

  • 替代航线开发:马士基、中远海运等巨头加速布局“中欧陆海快线”,通过铁路将货物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转运至中欧,避开红海风险区。

未来愿景:从“降低事故”到“零损失”的跨越

尽管安全趋势改善,但ICS秘书长盖·普拉滕(Guy Platten)强调:“每一起事故都是不可接受的失败。行业需以技术创新与全球协作为双轮,推动散货船安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关键举措

  1. 强制安装黑匣子:IMO计划2026年起要求所有新造散货船安装航行数据记录仪(VDR),实时上传船舶状态至云端,便于事故溯源与风险预警。

  2. 海员培训改革:新加坡海事学院推出“虚拟现实(VR)沉船模拟训练”,让学员在沉浸式环境中体验液化、搁浅等极端场景,培训效率提升3倍。

  3. 全球安全联盟:由ICS牵头,中国、巴西、澳大利亚等产矿国与航运企业成立“散货船安全伙伴计划”,共享风险数据、统一安全标准,目标2030年实现“零沉没”。

结语:从货物液化的技术攻坚到地缘冲突的全球协作,散货船安全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行业的智慧与勇气。当船队规模突破10亿载重吨大关,当AI与区块链重塑航运生态,一个更安全、更智能的海洋运输时代正徐徐展开。正如普拉滕所言:“零损失不是梦想,而是我们必须兑现的承诺。”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