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利好!7大船公司近期新航线密集下水,服务覆盖欧美、南美和中东》

2025年8月11日,全球航运市场迎来新一轮运力扩张潮。近期,包括海洋网联船务(ONE)、中远海运、以星航运(ZIM)、阳明海运、中联航运、高丽海运(KMTC)及HMM在内的7家全球知名船公司,密集宣布开通或恢复多条跨太平洋、亚欧及南美新航线,服务网络覆盖欧美、南美及中东核心市场。这一轮运力投放不仅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动态调整,更凸显船公司在关税博弈与市场波动中的战略布局。

跨太平洋航线:运力激增,中美贸易博弈下的“抢运潮”

受美国对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2025年7月东向跨太平洋航线总运力预计达257万标准箱(TEU),创历史单月新高。船公司通过“加班船”与新航线双管齐下,试图在潜在关税生效前锁定货源:

  • ONE连开两条新航线:5月推出亚洲-美西AP1航线,挂靠洋山、宁波、蛇口及洛杉矶、奥克兰;同期退出印度-北美Indamex联盟,转而开通独立运营的WIN航线,连接印度西海岸与美国东海岸,填补市场空白。

  • 中联航运TP1航线:6月7日首航,部署6艘2400-2800TEU集装箱船,提供每周一班服务,挂靠蛇口、宁波、青岛及长滩,成为美西线新势力。

  • 以星航运ZX2特快服务重启:4月暂停后于8月快速复航,挂靠上海、宁波、洛杉矶及新增厦门港,部署5艘5500TEU船舶,主打“14天直达”时效牌。

市场反应:尽管运力激增,但即期运价因货主观望情绪浓厚持续下跌,部分航线跌幅超40%。船公司通过“空班”机制灵活调整运力,例如中远海运SEA3航线首航后即取消2次航次,以避免运力过剩。

南美市场:直航服务加速区域贸易联通

针对南美西岸快速增长的贸易需求,船公司通过直航服务缩短物流时效,降低中转成本:

  • 以星ZAT航线:5月24日启航,由10艘4200TEU船舶运营,挂靠大铲湾、布埃纳文图拉、瓜亚基尔、卡亚俄及圣安东尼奥,成为华南至南美西岸最快航线之一。货物从深圳大铲湾至哥伦比亚仅需24天,较传统中转模式缩短5-7天。

  • HMM FLX航线:8月16日首航,由HMM与ONE合作运营,挂靠上海、釜山及墨西哥拉萨罗卡德纳斯,往返行程42天,填补中国-墨西哥直航空白。

经济影响:南美航线运价因直航服务竞争加剧呈现分化,但区域贸易量显著提升。以星航运表示,ZAT航线开通后,华南至南美西岸货量环比增长30%。

亚欧航线:绿色转型引领高端市场

在传统亚欧航线,船公司通过绿色船舶与智能化服务提升竞争力:

  • 中远海运甲醇双燃料船下水:5月21日,全球首艘9300车甲醇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在江苏南通成功下水,预计下半年交付。该船搭载甲醇能源生态系统,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3排放标准,标志着亚欧汽车运输进入低碳时代。

  • 阳明海运PSW航线升级:6月5日重启美国西南岸航线,部署6艘6000-8000TEU集装箱船,提供每周一班服务,强化亚欧-美西枢纽连接。

行业趋势:亚欧航线正从“运力竞争”转向“服务差异化”,绿色船舶、冷链物流及数字化平台成为关键竞争点。

市场挑战:运力泡沫与需求错配风险

尽管新航线密集下水,但市场供需错配问题日益突出:

  • 运力过剩隐忧:7月跨太平洋航线运力同比激增19%,但美国进口需求因关税政策停滞,导致即期运价持续下跌。

  • 中小船公司承压:合德海运、德翔海运等中小航商因运力规模有限,更易受市场波动冲击,部分企业已通过“空班”机制削减运力。

专家观点:航运数据平台eeSea营运主管Destine Ozuygur指出:“船公司需平衡‘抢运潮’预期与实际需求,避免重蹈2022年运力过剩覆辙。未来,灵活调整航线班期、深化客户合作将是关键。”

未来展望:绿色与数字化驱动行业变革

随着全球航运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船舶、智慧港口及数字化供应链成为核心发展方向:

  • 绿色船舶普及:招商轮船甲醇双燃料滚装船、中远海运LNG动力集装箱船等新型船舶陆续交付,推动行业减排目标落地。

  • 智慧港口建设:长三角内河自动化码头、智能堆场项目加速落地,运输时间平均缩短2天,单位集装箱物流成本降低800元。

结语:2025年下半年,全球航运市场将在运力扩张与绿色转型中寻找新平衡。船公司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差异化服务与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方能在波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