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中国上海——近期,全球航运业接连发生多起因船长或船员饮酒引发的严重事故,从货轮撞桥到船长落水身亡,再到船舶搁浅,一系列事件暴露出航运安全管理的巨大漏洞。在红海危机、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压力叠加的背景下,船员饮酒问题已成为威胁全球海运供应链安全的“隐形杀手”。
事故频发:酒后操作酿成大祸
船长醉酒撞桥,桥梁变形险酿大祸
2019年2月28日,韩国釜山港外,一艘6000吨级俄罗斯货轮“希格兰号”在船长指挥下偏离航道,一头撞向釜山广安里大桥,导致支撑桥体的铁制构造物严重变形。经检测,船长血液酒精浓度高达0.86%,是韩国酒驾标准的29倍。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出船长在酒精影响下判断力丧失、操作失控的致命风险。船长饮酒落水,船舶失控搁浅
2021年10月,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域,3800吨化肥运输船“Beaumaiden号”因船长饮酒后在洗手间昏睡,导致船舶无人驾驶长达4小时,最终搁浅。调查显示,船长在接班前多次饮酒,夜间独自驾驶时听音乐、打电话,甚至离开驾驶台去洗手间,最终因酒精作用陷入昏睡,酿成事故。中国籍船长饮酒落水,尸体两周后被发现
2022年2月4日,广州籍多用途船“珠船xxx”轮停泊于番禺莲花山港外水域时,船长梁某某在晚餐期间饮用约100毫升40%酒精度的白兰地酒后,摇晃着走向船艏时失足落水。11天后,其尸体在浮莲岗水道附近水域被发现。监控视频显示,梁某某落水前走路不稳,而该船未按要求安装防护栏,进一步加剧了事故后果。
深层原因:侥幸心理与管理缺位并存
船员自我约束松懈
部分船员因长期在船工作,产生侥幸心理,认为“不当班喝酒无妨”,甚至将饮酒作为排解压力的方式。例如,2019年广东中山籍鲜活水产品运输船“中xx8”轮一名船员在航行中饮酒后落水失踪,调查发现其从晚餐开始连续饮酒近2小时,最终因脚步不稳滑倒坠海。船舶管理形同虚设
一些船长不仅未制止船员饮酒,甚至带头违反规定。例如,“珠船xxx”轮事故中,船长与多名船员共同饮酒,且船舶未安排值班人员,导致事故发生时无人施救。此外,部分船舶未按要求安装防护栏、防滑通道等安全设施,进一步放大了饮酒行为的危害。公司安全体系漏洞
航运公司对船上酒精类产品的管理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安全培训,且未按照《海事劳工公约》为船员提供娱乐设施,导致船员将饮酒作为唯一减压方式。例如,英国货船“苏格兰承运人”号在波罗的海与丹麦货船相撞,事发时大副和二副均超过法定酒精限额,其中二副被控“严重酒后驾驶导致他人死亡”。
国际法规:严控饮酒,零容忍成趋势
中国法规:值班前4小时禁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值班规则》和《内河船舶船员值班规则》,值班船员在值班前4小时内及值班期间禁止饮酒,且血液酒精浓度不得超过0.05%(或呼吸中酒精浓度不高于0.25mg/L)。违规者将被处以罚款、扣留或吊销船员适任证书。国际标准:BAC限值趋严
国际海事组织(IMO)建议,船员值班期间血液酒精浓度(BAC)不得超过0.08%,但许多公司要求更严格的限制(如0.04%或完全禁酒)。例如,英国《2015年商船(酒精)条例》将专业海员的酒精消费限制设定得更低,以减少事故风险。违法记分:一次记满15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违法记分办法》,船舶设施上的人员在值班期间体内酒精含量超标的,将被记15分,面临吊销证书的严厉处罚。
行业反思:技术与管理双管齐下
强化酒精检测与监督
航运公司应在船员值班前进行酒精测试,并安装监控设备记录饮酒行为。例如,丹麦海事事故调查委员会建议,船舶应配备便携式酒精检测仪,并要求船员在接班前提交检测报告。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需将安全饮酒政策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控制船上酒类供给,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例如,马士基等国际航运巨头已要求旗下船舶完全禁酒,并配备心理辅导师缓解船员压力。提升船舶安全设施
船舶应按规范设置防护栏、防滑通道,并定期维护保养。例如,“中xx8”轮事故后,广东海事局要求所有船舶必须安装主甲板防护栏,否则禁止离港。
结语:安全是航运业的生命线
在红海危机、地缘冲突等外部压力下,航运业本就面临运力紧张、成本上升等挑战,而船员饮酒问题无疑雪上加霜。从船长撞桥到船舶搁浅,每起事故背后都是生命的代价和巨额的经济损失。航运公司必须摒弃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安全法规,而船员也应加强自我约束,切勿因一时贪杯酿成大祸。毕竟,在茫茫大海上,安全永远是回家的唯一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