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印度喀拉拉邦外海——一艘悬挂新加坡船旗的集装箱船“WAN HAI 503”轮在印度外海持续燃烧近两个月后,火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船体仍存在零星复燃点,沉没风险持续攀升。这起自6月9日爆发的爆炸火灾事故已造成4名船员失踪,其中2名为中国台湾籍,另涉及缅甸、印尼籍船员,目前搜救行动仍在艰难推进。
事故回顾:爆炸突袭,火势失控
2025年6月9日10时30分,“WAN HAI 503”轮在印度喀拉拉邦阿日卡尔西南约80公里处航行时,船艏货舱突发剧烈爆炸,火势迅速蔓延至全船。船上22名船员中,18人跳上救生艇逃生,后被路过商船“ONE MARVEL”号及印度海军舰艇救起,但4名船员(2名中国台湾籍、1名缅甸籍、1名印尼籍)失踪至今。据获救船员回忆,爆炸发生时货舱内冒出浓密灰黑色烟雾,部分冷藏集装箱损毁散落,顶层甲板温度飙升至数百摄氏度,船长被迫下令弃船。
危险品隐患:157个集装箱成“定时炸弹”
事故调查显示,“WAN HAI 503”轮载有157个IMO危险货物集装箱,包括:
32.2吨含醇硝化棉(高度易燃,用于制造炸药);
12箱电石(碳化钙)(遇水释放乙炔气体,每公斤可产生300升易燃气体);
50箱易燃液体、20箱易燃固体、5个自燃物质罐体、20箱有毒物质,以及锂电池等高风险货物。
这些危险品在高温下持续释放可燃气体,导致火势反复失控。印度海岸警卫队指出,船内层甲板仍存在零星火点,部分集装箱因高温变形,随时可能引发二次爆炸。此外,约40-50个集装箱坠海,其中10-15个含不明危险品,正随洋流向印度喀拉拉邦海岸漂流,对沿海生态和渔业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老旧船舶:20年船龄的致命弱点
“WAN HAI 503”轮建于2005年,船龄已达20年,尽管万海航运声称其“定期维护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业内人士透露,老旧船舶的消防系统与结构强度在极端情况下往往难以应对大规模火灾。例如:
消防系统老化:船上自动喷淋装置在火灾初期仅工作12分钟便彻底瘫痪;
钢板腐蚀:长期服役导致船体钢板厚度不足,难以抵御爆炸冲击;
应急响应滞后:船员回忆称,爆炸发生后,部分货舱阀门因锈蚀无法关闭,加剧了火势蔓延。
全球供应链冲击:运力缩减,运费飙升
“WAN HAI 503”轮原计划停靠马来西亚巴生港、斯里兰卡科伦坡及印度孟买,载有来自中国高雄、香港、蛇口及新加坡中转的电子产品、化工原料及精密仪器。事故导致:
近50个集装箱坠海,货主面临全损风险,部分企业生产线因关键零部件缺失被迫停摆;
航线中断:万海航运中国-印度CIX航线运力缩减,共舱船公司(如赫伯罗特、长荣)正协调替代船舶,但短期内亚洲至印度运力紧张,推高旺季运价;
污染管控:印度当局对污染海域实施航行管制,航道临时关闭加剧区域物流拥堵。
保险赔付:或成近十年最昂贵海运事故
作为该船承保方,布列塔尼亚保赔协会(Britannia P&I Club)需承担巨额赔偿,包括:
船员伤亡赔偿:5名获救船员中,2人全身35%-40%烧伤,仍在印度芒格洛尔医院ICU救治;
货物损失:近50个集装箱坠海,涉及电子产品、化工品等高价值货物;
环境污染清理:船上载有2128吨船用燃油,火源接近燃油舱,若引燃恐引发生态灾难。
业内估算,此次事故总赔付额可能超过1.5亿美元,若调查证实船公司存在管理疏忽(如危险品申报不实、消防系统维护不足),赔付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
行业反思:安全标准革新迫在眉睫
“WAN HAI 503”轮事故暴露了全球航运业三大危机:
危险品运输监管失效:南亚至中东航线近年事故频发,暴露出危险品申报不实、包装不规范等问题;
老旧船舶隐患突出:全球现存船龄超20年的集装箱船达数百艘,其结构安全性和火灾应对能力均面临挑战;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印度海岸警卫队虽投入6艘舰艇及多架巡逻机,但受季风季节海况恶劣影响,搜救进展缓慢。
未来行动:全球协作与技术升级
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国际社会正推动多项改革:
IMO修订规则:拟强制安装集装箱内部温控与烟雾监测设备,升级老旧船舶消防系统;
船公司自查:万海航运承诺全面审查危险品装载流程,引入AI监控系统实时追踪货舱温度与气体浓度;
行业严惩瞒报:中远海运、东方海外(OOCL)等公司加大对危险品瞒报的处罚力度,每箱罚款最高达10万美元。
结语
当“WAN HAI 503”轮的残骸在印度外海缓缓下沉,这起事故不仅是一场海上灾难,更是一记警钟。在全球化供应链中,每一艘集装箱船都是“移动的化学仓库”,而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将成为行业无法回避的终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