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湖北宜昌讯 近日,长江流域首艘纯甲醇动力智能船舶——“长航货运006”轮在湖北枝江盛懋船业有限公司完成吉水仪式,正式进入舾装调试阶段。这艘总长129.98米、最大载货量9600吨的绿色智能船舶,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在新能源应用与智能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技术突破:甲醇动力实现95%替代率
“长航货运006”轮由中国长航集团投资建造,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搭载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甲醇燃料中速机。该机型采用甲醇与柴油缸内双直喷技术,可实现甲醇燃料最高替代率95%,若使用绿色甲醇燃料,单台发动机每年减碳量超5000吨,同时减少60%氮氧化物和99%硫氧化物排放。项目技术负责人闵伟表示:“船舶在急流航段验证了甲醇动力的稳定性,燃油替代率达90%,为内河船舶清洁能源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船舶配备五项智能功能:通过航行辅助系统实现靠离泊自动避障;利用船员行为监测预警疲劳驾驶;依托主辅机健康管理系统实时诊断设备状态;通过能耗在线监测优化燃料使用;集成船载数据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双燃料系统可在突发情况下自动切换至柴油模式,确保航行安全。
经济环保双赢:燃料成本降低20%
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示范船,“长航货运006”轮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当前甲醇燃料价格仅为柴油的30%-40%,相比传统动力船舶,该船年燃料费用可节约20%左右。长航货运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船舶将于9月底投入上海至重庆航线运营,其9600吨载货量可满足长江中上游大宗货物运输需求,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种植66万棵冷杉的碳汇能力。
宜昌船舶工业园的转型实践印证了绿色航运的产业潜力。2024年,园区交付新能源船舶6艘,在建38艘;2025年承接的114艘订单中,新能源船舶占比达87.7%,订单总金额27.4亿元。园区主任王旭指出:“从传统燃油船到甲醇、电动、氢燃料船舶,宜昌正构建覆盖设计、建造、配套的全产业链,打造长江绿色航运装备制造基地。”
战略布局: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长航货运006”轮的建造,是我国践行“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长江海事局数据显示,内河船舶碳排放占航运业总量的12%,而川江航段因水流湍急、航程长,对清洁能源船舶的技术要求更高。该船的成功研制,验证了甲醇动力在复杂航道的适应性,为后续推广至江海联运、近海运输提供了技术储备。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专家评价称,甲醇作为常温常压液体燃料,其储运成本仅为氢能的1/10、LNG的1/3,更适合内河船舶大规模应用。随着全国甲醇燃料加注站网络逐步完善,预计到2030年,长江流域甲醇动力船舶保有量将突破2000艘,形成千亿级绿色航运产业集群。
未来展望: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
在舾装现场,技术人员正调试船舶的智能防撞系统。通过激光雷达与AI算法,该系统可提前30秒预警碰撞风险,精度达厘米级。长航货运有限公司透露,后续将推出“甲醇+电池”混合动力船舶,结合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实现近零排放航行。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表示:“长江航运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深刻变革。‘长航货运006’轮的投运,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为全球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结语
从枝江江畔的舾装码头到长江入海口的繁忙航线,“长航货运006”轮承载着中国航运业对绿色未来的期许。当这艘甲醇智能船舶鸣笛启航时,它不仅驶向沪渝两地的经济枢纽,更驶向一个低碳、智能、可持续的航运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