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青岛/滨州/宁波讯 在第15个“世界海员日”来临之际,山东滨航海事服务基地以“校园-港口-执法一线”三地联动慰问的创新形式,向全球海员群体献上饱含温度的关怀。通过装备发放、登轮探访、致敬执法者等系列行动,滨航基地以“职业全周期护航”理念诠释对海员职业的尊重,为构建高素质海员队伍注入新动能。
校园慰问:从实训装备到职业承诺
在滨航合作院校的实训基地内,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装备发放仪式拉开序幕。基地负责人王老师携派遣部专家团队,为即将登船实习的学员送上定制实操训练迷彩服及全套防护装备。“这套服装不仅是实训保障,更是航海生涯的起点。”王老师现场承诺,将全程负责学员的证书申办、就业安置及职业发展规划,并勉励学员“以过硬本领叩响海洋之门”。
来自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学员李明表示:“从理论学习到实操训练,基地为我们搭建了完整的成长链条。今天收到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据悉,滨航基地已与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国企船东建立长期合作,学员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
港口探访:世界级平台上的成长见证
在宁波梅山港,滨航团队登上台湾长荣海运旗下24万吨级集装箱船“长颖轮”,探望在此实习的12名滨航学员。这艘可装载2.4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超级货轮,成为展示现代航运科技的“活课堂”。团队深入驾驶台、主机舱等核心区域,与学员交流工作日常,并送上防暑物资及节日慰问品。
“看到学员在世界级平台上熟练操作,我们更坚定了培养高素质海员的决心。”王老师透露,基地与长荣海运合作开发的“巨轮实操课程”已纳入必修体系,涵盖LNG动力系统、智能航行辅助设备等前沿技术。此次活动得到海事局秦拥军船长及海南山东商会的支持,后者表示:“海员与执法人员是海上安全的‘双保险’,他们的奉献同样值得致敬。”
执法致敬:优化海上交通生态
滨航团队同步走访滨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向一线执法人员送上清凉物资。在交流座谈中,双方就“如何提升海员职业认同感”展开深度探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提出:“通过‘红黄蓝·滨州海员’党建联盟,我们正推动‘行业党委+党建联盟+行动支部+船员党员’四级责任链发力,实现船员党员全覆盖。”
数据显示,滨航基地已协助海事部门完成300余名船员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并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进船舱”“法律咨询上甲板”等专项服务。基地退役军人事务部负责人介绍:“我们与地方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探索‘退役士兵+海员’转型模式,目前已培养87名退伍军人成为远洋船员,其中15人晋升管理级岗位。”
全周期护航:构建海员发展生态圈
作为区域内资质完备的海员服务标杆,滨航基地以1500平方米专业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咨询-培训-就业-在职支持”闭环体系:
硬件升级:配备35个电焊工位、模拟驾驶舱及智能急救训练系统,年培训能力超2000人次;
师资强化:组建由甲类大副、资深机工长组成的专家团队,并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开发“极地航行”“数字航运”等特色课程;
就业保障:与全球20余家航运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提供从水手到船长的全职级晋升通道。
“海员是全球贸易的‘摆渡人’,更是国家海洋战略的践行者。”滨航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山东船员发展服务平台》的上线,基地正联合海事部门开发“海员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培训记录、任职经历、奖惩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海员职业发展提供“数字护照”。
背景链接
自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设立“世界海员日”以来,山东滨航海事服务基地已连续15年开展主题慰问活动。从最初的单一物资捐赠,到如今涵盖职业培训、权益保障、文化认同的全链条服务,基地累计服务海员超5万人次,助力滨州成为北方重要的海员输出地。2025年“世界海员日”主题为“和谐无扰,船满清风”,强调构建零欺凌、零歧视的职场环境,这与滨航基地“尊重每一份海洋梦想”的理念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