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2个“世界海员日”来临之际,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推出一系列海员专项扶持政策与服务举措,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机制与全链条服务保障,为全球海员打造“岸上的家”,助力青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政策礼包:覆盖职业发展全周期
青岛自贸片区发布的《支持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及《支持船员人才及船员产业发展办法》,形成“产业+人才”双轮驱动政策体系。核心举措包括:
经济贡献奖励:对新落户青岛且在片区购房的海员,给予安家费补贴;对首次考取管理级适任证书的海员,按3000元/人标准奖励;对航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按其对片区经济贡献给予突出奖励。
职业发展支持:鼓励航运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每班奖励5万元;支持海员外派机构发展,最高给予20万元/年奖励;对开设新能源船舶操作、智能航运技术等新兴领域培训的企业,额外追加补贴。
家庭服务保障:协调解决海员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问题,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及司法救助服务,并在片区范围内开放旅游景点免费咨询及服务。
服务升级:打造北方国际海员服务中心
青岛自贸片区依托临港区位优势,建成集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北方国际海员服务中心”:
教育培训:联合大连海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等机构,开设LNG运输、极地航行等特色课程,年培训海员超5000人次。
法律援助:设立全国首个“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联合青岛海事法院、仲裁机构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近三年累计处理船员权益案件2131件,涉案金额超3亿元。
国际交流:承办“青岛-香港航运安全与发展论坛”“LNG海运研讨会”等高能级活动,吸引国际航运组织、跨国企业代表参会,推动中国海员标准与国际接轨。
生活服务:在片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海员公寓、健身中心、文化交流空间,并开通“海员专线巴士”,覆盖北仑区主要商圈及景点。
产业集聚:航运生态圈加速成型
政策红利释放下,青岛自贸片区航运要素加速汇聚:
企业数量激增:累计集聚航运物流企业超4000家,形成大宗商品仓储、跨境电商物流、冷链垂直领域等六大产业集群。其中,北方最大船舶交易市场年交易量突破1700艘次,拖轮、租船交易规模占全国30%。
绿色转型提速:建成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供应监管服务平台,推动LNG、甲醇等清洁能源应用,对高压岸电使用增量部分给予1.2元/kWh奖励,助力青岛港获评“亚洲首个绿色智慧港口”。
金融创新突破:推出“航运保”专项保险产品,对投保新能源船舶险、船员险的企业,按保费15%给予奖励;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单船最高奖励40万元,吸引金融租赁公司落户。
海员声音:从“过客”到“城市合伙人”
“政策不仅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更让我看到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在片区工作的波兰籍船长马雷克表示,其通过“管理级适任证书奖励”获得3000元补贴,并计划将家属接至青岛定居。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王有顺船长分享道:“服务中心提供的极地航行培训,让我具备参与北极航道运输的资质,年薪提升40%。”
未来展望:锚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王磊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大行动:
政策迭代升级:研究制定《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海员服务标准》,探索建立海员职业信用评价体系。
数字赋能服务:上线“海员一件事”服务平台,集成适任证书申领、保险理赔、法律咨询等12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
国际合作深化:与鹿特丹港、新加坡港建立海员服务联盟,推动跨国海员资质互认、应急救援协同。
背景链接
作为全球贸易90%货物运输的承载者,海员群体被誉为“国际关键工人”。山东作为海员大省,总量占全国22%。青岛自贸片区通过制度创新,正从传统港口运营商向“航运服务集成商”转型,为全球海员提供中国方案,助力海洋强国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