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江流域,清远市以“零事故”目标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与多方联动,构建起覆盖渔船、渔民、水域的全链条安全防护网。截至2025年7月,全市渔业领域连续18个月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1035艘在册渔船及158艘乡镇纳管涉渔船舶实现“零脱管”,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高位推动:制度筑基,责任到人
清远市将渔业安全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成立“亮剑”行动指挥部,印发《清远市“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实、镇村联动”的三级责任体系。
清城区:推行“一船一牌”管理,为288艘国库渔船更换新式铝板船牌并粘贴反光膜,配合无人机巡航,船只辨识度提升90%。
连江口镇:建立“党总支部+党员”管理模式,组织党员分赴渔船集中地开展安全检查,形成“不安全、不出河”的硬约束。
海事联动:清远海事局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布《开渔期安全提示》,针对商渔船碰撞高发问题,明确“商船控速、渔船避航、设备全检”三项核心要求,累计排查整治航道交汇区隐患127处。
科技赋能:智慧天网,全域监控
清远市率先在全省构建“网格化管理+高位监控”模式,通过AI算法与激光夜视技术,实现渔船动态“一屏掌控”。
清城区试点:在石角镇、洲心街道南岸公园等重点区域安装高位摄像头,监控半径达3公里,激光夜视距离超1公里。系统搭载AI识别算法,可自动侦测非法捕捞、关闭AIS设备等行为,实时推送预警信息至执法人员。2025年“五一”期间,该系统协助查处涉渔“三无”船舶7艘,放生渔获物430余公斤。
全市覆盖:1035艘在册渔船全部安装“插卡式AIS”终端,定位数据实时接入广东省渔业大数据平台。海事部门通过智慧海事系统,对飞霞景区、湟川三峡等热门水域实施“一景区一方案”监管,累计开展电子巡航超200次,点验船舶超5000艘次。
铁腕整治:严打“三无”,规范秩序
针对涉渔“三无”船舶顽疾,清远市开展“清源”专项行动,形成“联合执法+群众举报+集中销毁”的闭环机制。
清城区成果:2025年以来,查获涉渔“三无”船舶7艘,集中拆解销毁19艘,收缴电鱼机1套、违规网具超2000米。设立24小时举报热线,对主城区河段实施24小时驻点值守,实现“发现一艘、处置一艘”。
英德经验:连江口镇在开渔期前组织63户渔民参加全员培训班,重点讲解安全生产法规及应急救援技能。镇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送学上船”形式,发放整改通知书12份,整改率达100%。
应急保障:预案先行,快速响应
清远市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
预案细化:连江口镇印发《渔船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气象预警、船进点、人上岸等流程,与海事、气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2025年累计发布台风预警12次,转移渔民230人次。
装备升级:清远海事局在“五一”期间派出党员先锋艇76艘次,对飞霞景区等重点航线实施驻守,保障12.71万人次旅客安全出行。清城区为渔船配备新型救生衣、消防设备超500套,应急物资储备覆盖率达100%。
长效机制:党建引领,全民共治
清远市将安全生产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形成“政府主导、渔民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
党员示范:连江口镇成立渔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员带头签订安全责任书,组织渔民成立“护渔志愿队”,开展巡江护渔行动30余次。
群众监督:清城区通过“智慧渔政天网”系统,鼓励渔民上传违法行为线索,对有效举报给予奖励。2025年上半年,群众举报涉渔违法案件占比达40%,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结语
从制度创新到科技赋能,从铁腕整治到全民共治,清远市以“零事故”为目标,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流域、全链条的渔业安全防护网。随着“智慧渔政”系统的持续升级,清远正探索从“人防”向“技防”的深度转型,为全省渔业安全生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清远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