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针对中国年轻船员的跨国诈骗陷阱,正随着多名受害者家属的哭诉浮出水面。2024年12月26日,24岁河南籍水手李振宇在泰国廊曼机场失联,其姐姐近日向媒体披露,弟弟被困缅甸妙瓦底电诈园区,因“不会打字”遭暴力殴打,家属更被勒索10万元赎金。这起事件背后,牵出一条以“海外高薪工作”为诱饵、专盯中国海员的黑色产业链。
失联前兆:从“高薪诱惑”到“人间蒸发”
李振宇的姐姐回忆,弟弟2024年12月20日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一家名为“青岛浩海船务”的中介公司,对方承诺“月薪6000元+提成,包食宿,负责办理护照”。12月26日晚,李振宇从河南飞往泰国,次日上午在机场发出最后一条消息“姐姐,我到了”后彻底失联。
三天后,一个自称“青岛浩海船务老张”的人添加了姐姐的微信,发来李振宇被控制在泰国湄索县(与缅甸妙瓦底一河之隔)的照片。照片中,李振宇身穿囚服,脸上有抓伤痕迹。对方嚣张喊话:“不想让他死,就打10万赎金。”姐姐哀求减免赎金,对方却威胁:“他话都说不明白,打字更差,卖到其他园区更惨。”
园区真相:百万业绩压力下的“打字地狱”
据李振宇姐姐透露,弟弟被强迫从事电诈业务,但因“不会打字、业务不熟练”频繁遭虐。园区每日强制工作18小时,十天一次业绩考核,完不成者将遭受电棍殴打、鞭刑甚至水牢。李振宇曾偷偷用园区手机发消息:“他们让我练打字,打不好就打耳光,背上全是鞭痕。”
类似遭遇并非个例。21岁广西小伙阿立(化名)自2024年10月被骗至妙瓦底后,因每月仅完成20万美元业绩(目标100万),被看守用电棍殴打至耳膜穿孔。其父张先生向媒体出示的聊天记录显示,阿立曾用支付宝求救:“我被骗到缅东,快被打死了,别用微信,会被枪杀。”
更令人震惊的是,多名受害者家属在联合求救群中指出,他们的亲人均被同一批中介以“广西北海工作”“泰国网络客服”等名义诱骗,最终被偷渡至缅甸。一位家属透露:“骗子专挑海员下手,因为他们常出国换班,容易放松警惕。”
跨国救援:家属自救与官方行动的赛跑
目前,李振宇姐姐已抵达泰国,联合其他家属向中国驻泰使领馆、泰国警方及国际刑警组织提交证据。她哭诉:“家里单亲,父亲去年病逝,母亲哭瞎了眼睛,我凑了8万,还差2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8月7日回应称,已启动领事保护与协助机制,要求泰缅两国彻查案件,并提醒公民警惕“境外高薪工作”陷阱。泰国移民局则表示,正与缅甸地方武装协调,争取进入妙瓦底园区解救被困人员。
然而,救援面临重重障碍。据被解救的王星(化名)透露,妙瓦底园区由克伦边防军(BGF)庇护,看守者持枪巡逻,逃跑者将被活埋或摘取器官。一位匿名反诈志愿者称:“这里只骗中国人,因为语言通、信任度高,且背后老板大多是中国籍。”
行业反思:海员安全网如何织密?
这起事件暴露出海员群体面临的双重风险:一方面,长期海上隔离导致他们对陆地诈骗手段缺乏认知;另一方面,部分中介利用海员“急于上岸”的心理设局。
中国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修订《外派海员安全手册》,要求船员公司加强岗前培训,并建立“高风险港口黑名单”。同时,呼吁各国加强港口联合监管,切断偷渡链条。
“我们不要赔偿,只要弟弟回家。”李振宇姐姐的哭诉,道出了无数家属的心声。截至发稿,中泰缅三国联合工作组已进入妙瓦底周边区域,而李振宇的命运,仍悬在湄公河的波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