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深海惊魂:二副与水手甲板冲突致一死一伤,真相背后尽显行业隐忧》

一场发生在印度洋公海的暴力冲突,让“中远美洲”轮的航程戛然而止。2025年7月28日凌晨,这艘载重数万吨的货轮在执行远洋任务时,二副谭某与值班水手高某因琐事爆发激烈争执,最终演变为持刀行凶的悲剧——26岁的谭某被水果刀刺中左胸,当场失血过多身亡;高某在行凶后试图自杀未遂,被其他船员制服。这起案件不仅撕开了远洋航运光鲜外表下的暗疮,更暴露出行业长期忽视的心理健康、安全管理及人员背景审查等深层问题。

冲突突现:琐事引爆深海杀机

据上海海警局通报,事发时“中远美洲”轮正航行于印度洋海域。监控录像显示,7月28日凌晨3时45分,谭某与高某在甲板值班交接时发生口角。争执中,高某突然从腰间抽出水果刀,刺向谭某左胸。谭某踉跄后退时撞上货舱围栏,倒地后大量失血,尽管船上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施救,仍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高某行凶后情绪崩溃,持刀割腕并跳海自杀,被赶来的船员用救生圈救起。”参与救援的船员回忆。海警调查发现,高某所用凶器为其私自携带,而船上安检流程存在明显漏洞——按规定,船员登船时需接受金属探测仪检查,但“中远美洲”轮的安检设备长期故障未修,导致凶器被带上船。

悲剧溯源:压力、前科与制度缺失的叠加

随着调查深入,案件背后的复杂成因逐渐浮出水面:

  1. 心理健康崩塌
    谭某与高某的冲突并非偶然。船员们透露,高某近期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曾多次向同事抱怨“活着没意思”。而谭某作为二副,因严格管理值班制度与高某产生矛盾。长期封闭的航海环境加剧了双方的心理压力,最终以暴力形式爆发。

    “远洋船员患抑郁症的比例是陆地工作的3倍,但船上几乎没有心理疏导机制。”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教授吴卫国指出,“许多公司只关注船员技能,却忽视其情绪管理能力,甚至对自杀倾向者采取‘冷处理’,导致悲剧一再发生。”

  2. 前科人员混入
    海警调查显示,高某曾有两次故意伤害前科,2018年因持械斗殴被判刑1年,2020年又因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然而,其入职“中远美洲”轮时,船务公司仅核查了他的海员证和健康证明,未对其犯罪记录进行背景调查。“航运业人员流动大,很多公司为了省钱省事,连基本的心理测试都省略了。”一名资深船员透露。

  3. 安全设备形同虚设
    案发后,海警发现“中远美洲”轮的应急响应机制存在重大缺陷:船上监控摄像头覆盖不全,部分区域存在盲区;急救箱内止血带、肾上腺素等关键物资过期未更换;船员虽接受过急救培训,但实战演练不足,导致谭某失血时无人能正确使用止血设备。

行业警钟:从个案到制度的反思

这并非远洋航运首次因船员心理问题引发悲剧。2025年3月,山东“鲁荣远渔370”号渔船二副林某兵在印度洋公海杀害船长楚一军后抛尸大海,其作案动机同样源于长期压抑后的情绪失控。更早的2011年,“鲁荣渔2682号”渔船22名船员被同伴杀害,根源亦是劳资纠纷与心理崩溃的叠加。

“远洋航运是‘高压锅’行业,船员长期远离家人、社交圈封闭,一点火星就能引爆灾难。”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明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多管齐下:

  • 强制心理筛查: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船员适任证书考核,对有自杀倾向或暴力史者建立“黑名单”;

  • 升级安检技术:推广AI人脸识别+金属探测仪双重安检,杜绝凶器上船;

  • 完善应急机制:要求船舶配备智能急救设备,并通过卫星实时连接岸基医疗专家;

  • 加强监管执法:对未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船务公司实施“一票否决”,吊销其运营资质。

逝者安息,行业求变

目前,高某已被上海海警局以涉嫌故意杀人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而“中远美洲”轮所属公司因安全责任缺失面临巨额罚款。谭某的家属在悲痛中发起“远洋船员心理健康关爱基金”,呼吁行业正视“海上隐形杀手”。

“我们不想让儿子的血白流。”谭某父亲哽咽道,“希望未来每一艘船都能成为安全的家,而不是孤岛上的牢笼。”
当“中远美洲”轮再次鸣笛起航时,甲板上的血迹已被冲刷干净,但这场悲剧留下的警醒,或许才刚刚开始。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