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营口“7·21”“中良源和”轮大副被缆绳击中遇难事故调查结果公布:操作违规与设备隐患成主因》

2023年7月21日发生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的“中良源和”轮缆绳伤人事故,经海事部门历时近两年的深入调查,近日正式公布最终结论。事故中,该轮大副在指挥离泊作业时被脱出的倒缆击中胸部,经抢救无效死亡。调查报告揭示,操作流程混乱、设备违规改装及码头设施缺陷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回溯:缆绳脱出致命一击

2023年7月21日14时13分,“中良源和”轮在解缆离泊过程中,船艏第2根倒缆的引缆绳突然挂住码头防撞垫。在系缆绞车收缆与船舶离泊拉力的双重作用下,该缆绳从船艏左舷三滚轮导缆器左端导向滚轮上脱出,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击中大副胸部。尽管现场紧急启动救援,但大副仍于15时28分因伤势过重离世。

调查核心:多重违规叠加酿惨剧

  1. 操作流程严重违规
    事故发生时,船员同时进行三项高风险作业:回收第3根艏缆、松解2根艏倒缆及绞收右锚。这种“多线操作”导致船员无暇观察缆绳状态,大副在未确认第2根倒缆完全松解的情况下,错误回复船长“艏缆已全部收回”,为后续事故埋下伏笔。

  2. 设备违规改装隐患
    涉事倒缆的引缆绳本应为专用钢缆,但该轮私自使用蓝色尼龙吊装带替代,并以环形扣状连接于码头琵琶头。这种非标改装导致引缆绳强度不足,且在挂住防撞垫后更易断裂脱出。调查显示,该吊装带已出现明显磨损,但未被及时更换。

  3. 码头设施缺陷放大风险
    事故区域码头防撞垫左下方护舷链断损,脱出的护舷链下端卸扣形成尖锐突出物。当倒缆引缆绳在收缆过程中摆动时,恰好挂住该断损处,导致缆绳瞬间紧绷并脱出导缆器。

责任认定:航运公司与码头方共担主责

  1. 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失职
    调查指出,涉事船舶所属公司未落实系解缆作业风险评估制度,未对船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船长在离泊前未召开航前会议,对多线操作的风险缺乏预判。

  2. 码头运营单位维护缺位
    营口港鲅鱼圈港区58#泊位防撞垫护舷链断损问题长期未修复,违反《港口设施维护管理规定》中“每日巡检、每周详查”的要求。

行业警示:缆绳作业成“隐形杀手”

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全球每年因缆绳事故导致的船员伤亡占比达12%,其中80%与操作违规或设备老化有关。本次事故暴露三大共性问题:

  • 安全意识淡薄:船员对缆绳反弹区域的危险性认知不足,大副站立位置距导缆器不足3米,远低于安全距离标准。

  • 培训体系漏洞:涉事船员中仅30%接受过缆绳力学特性专项培训,对尼龙吊装带替代钢缆的风险一无所知。

  • 监管执行不力:海事部门检查记录显示,该轮在过去12个月内曾因缆绳维护不当被警告3次,但未实施实质性处罚。

整改措施:强制标准与科技赋能并举

  1. 技术层面

    • 推广智能导缆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缆绳张力,当受力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并切断动力。

    • 引入AR培训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缆绳断裂场景,提升船员应急反应能力。

  2. 管理层面

    • 交通运输部修订《船舶系解缆作业安全规范》,明确禁止使用非标材料改装缆绳,并要求码头防撞垫护舷链每季度进行强度检测。

    • 建立“黑名单”制度:对3年内发生2次以上缆绳事故的航运公司,暂停其新增运力审批。

  3. 法律层面
    司法部门正起草《海上作业安全条例》,拟对违规改装设备导致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处以3年以上有期徒刑。

专家呼吁:重塑“绳索文化”安全观

大连海事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李明指出:“缆绳不是普通绳索,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堪比小型炸弹。行业需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缆绳全生命周期管理。”

截至2025年8月,营口港已投入1.2亿元升级码头防撞设施,全国航运企业也启动缆绳专项检查。这起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再次为海上作业安全敲响警钟。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