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7日,一艘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由希腊船运公司运营的“永恒C”号货轮在也门荷台达港附近海域遭无人机与快艇联合袭击,造成2名船员死亡、2人受伤。这是24小时内红海发生的第二起针对商船的致命袭击,此前一天,同属利比里亚籍的“魔法海洋”号货轮因遭胡塞武装打击沉没,引发国际社会对红海航运安全的强烈担忧。
袭击细节:无人机与快艇协同作战
据利比里亚常驻国际海事组织代表罗伯特·威尔莫特·卡帕德披露,7日晚8时许,“永恒C”号货轮在航行至荷台达港西南约94公里处时,遭遇胡塞武装多架无人机与4艘武装快艇的围攻。袭击者首先试图强行登船控制货轮,与船上3名武装保安爆发激烈交火。随后,两艘装载炸药的遥控快艇直接撞击货轮右舷,爆炸导致船体严重破损并引发火灾,货轮瞬间失去动力漂浮海上。
希腊船运公司管理人员证实,货轮载有22名船员(含21名菲律宾籍)及3名保安,遇袭时正从沙特吉达港驶往埃及亚历山大港。幸存船员在弃船前曾通过紧急频道发出求救信号,但周边海域无国际护航舰队及时响应。英国海上贸易行动办公室通报显示,袭击持续约45分钟,货轮最终由沙特海军拖带至吉达港接受检修。
背景溯源:巴以冲突外溢效应加剧
此次袭击被视为胡塞武装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升级。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该组织持续在红海及亚丁湾袭击关联以色列的商船,以策应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尽管胡塞武装曾于2024年5月与美国达成停火协议,但本月以来已重启袭击,宣称“将阻止所有以色列相关船只通航红海”。
值得注意的是,“永恒C”号货轮所属希腊船运公司旗下另一艘货轮“海洋探索者”号曾于2024年12月在以色列海法港停靠,这被胡塞武装视为“敌对行为”。而沉没的“魔法海洋”号货轮则载有1.7万吨硝酸铵,其沉没地点距也门海岸仅12海里,引发联合国对潜在环境灾难的警告。
国际反应:谴责与协调并行
利比里亚政府在国际海事组织会议上强烈谴责袭击,称“任何基于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均不可接受”。希腊外交部已启动紧急程序,要求沙特协助遣返幸存船员,并敦促国际社会加强红海护航。菲律宾劳工部证实,21名遇险船员均已安全抵达沙特,将尽快安排回国。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里阿则重申立场:“我们的行动仅针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不会伤害无辜平民。”然而,国际航运工会指出,自2023年11月以来,红海已有超过120艘商船遭袭,其中4艘沉没,累计造成7名船员死亡,呼吁各国海军加强联合巡逻。
深层影响:全球航运格局生变
此次袭击导致红海航线保险费率飙升300%,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巨头被迫绕行好望角,单程成本增加约80万美元。欧盟“盾牌”护航行动数据显示,尽管通行船只数量较2024年9月增长60%,但中小型货轮因缺乏武装保护,仍面临高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胡塞武装选择在巴以停火谈判关键期升级袭击,旨在向以色列施压。而美国与以色列的联合空袭报复,可能进一步激化也门局势,使红海成为全球航运的“火药桶”。截至发稿,联合国安理会尚未就红海商船袭击问题达成决议,国际社会对危机升级的担忧持续升温。
截至2025年8月8日,胡塞武装尚未对“永恒C”号袭击事件正式认领,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其难脱干系。 这起事件再次暴露出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贸易的致命冲击,也为国际海事安全治理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