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广东阳江电
为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阳江海事局于近日正式启动打击船载危险货物谎报瞒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此次行动自6月初持续至9月上旬,聚焦“全链条监管、精准化打击”,通过强化物流信息比对、登轮检查、集装箱开箱查验等八项核心举措,严厉整治危险货物谎报瞒报顽疾,全力守护南海水域安全。
行动背景: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船载危险货物谎报瞒报行为如同“移动炸弹”,极易引发火灾、爆炸、污染等连锁事故。据统计,2024年全国海事系统查处的危险货物谎报瞒报案件中,超30%涉及将易燃易爆品、腐蚀性物质谎报为普通货物,导致船舶稳性失衡、货舱腐蚀等安全隐患。例如,2024年11月,某托运人将“爆炸式铆钉”(联合国编号0174)谎报为“铝合金窗框”,海事执法人员通过开箱查验和第三方检测,及时拦截了这批危险货物,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行动部署:三大阶段压茬推进
宣贯动员阶段(5月)
阳江海事局通过组织专题宣贯会、发放宣传手册、公开举报渠道等方式,向辖区30余家航运公司、码头企业及船员培训机构普及危险货物运输法规。会上,海事部门重点解读了《涉客船舶船员行为规范》《载运危险货物船舶船员行为规定》,并通报了青岛港“气雾剂瞒报案”、宁波港“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谎报案”等典型案例,强化从业人员风险意识。集中整治阶段(6月2日—9月10日)
行动期间,阳江海事局将实施“三个100%”和“一个全覆盖”:申报信息100%比对:通过“单一窗口”系统,比对船载危险货物申报信息与报关单、货物运输条件鉴定报告等资料,筛查异常数据。
船舶检查100%覆盖:对载运散装危险货物的船舶实施登轮检查,重点核查货物实际载运情况与申报信息的一致性。
企业监管100%落实:检查航运企业货物信息审核制度建立及运行情况,严查承运人未落实审核责任的违法行为。
“两员”从业行为全覆盖检查:对装箱检查员、申报员实施全员背景核查,严打冒名顶替、虚假证明等行为。
总结提升阶段(9月26日前)
阳江海事局将梳理行动成效,提炼“智能识别监管”“部门联合执法”等创新经验,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例如,试点应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集装箱表面标识、包装完整性进行快速筛查;与海关、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主体实施限制进出港、提高保险费率等联合惩戒。
行动亮点:科技赋能+全民共治
智能监管提升效率
阳江海事局引入“智能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追踪危险货物运输轨迹,结合大数据分析预警高风险船舶。例如,系统可自动识别频繁变更航线、长时间停泊非指定区域的船舶,为执法人员提供精准线索。社会监督形成合力
海事部门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0662-12395),对查证属实的线索给予举报人最高5万元奖励。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危险货物识别指南”,鼓励船员、码头工人参与监督。例如,某码头工人通过举报“普通集装箱内夹带锂电池”行为,协助海事部门拦截了一批未申报危险货物,获奖励2万元。
企业责任:从“被动应付”到“主动防控”
行动中,阳江海事局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转变。例如:
航运公司:建立“货物信息三级审核机制”,由业务员、部门主管、安全总监逐级确认货物性质,并留存检测报告备查。
码头企业:配置专业检测设备,对疑似危险货物进行抽样送检。某码头引进X光扫描仪后,成功拦截多起“矿产品中夹带硝酸铵”的瞒报行为。
“两员”群体:开展年度技能培训,要求装箱检查员现场签署《集装箱装箱证明书》,并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存证,杜绝“纸上作业”。
行动成效: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截至8月8日,阳江海事局已检查船舶120艘次,开箱查验集装箱85个,查处谎报瞒报案件7起,涉及危险货物包括“迷你一体钉”(1.4S类爆炸品)、“三氧硅酸二钠”(8类腐蚀品)等。其中,某企业因将“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水分含量超标货物谎报为普通货物,被处以罚款50万元,企业负责人被列入“黑名单”限制从业。
阳江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零容忍’态度严打谎报瞒报行为,通过‘百日攻坚’行动推动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落地生根,坚决守牢南海水域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