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浙江宁波讯 8月4日,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迎来历史性时刻——新航线“达飞东非快线(KILIMA)”正式开通。首航船舶“达飞赛高”轮满载货物缓缓驶离甬舟集装箱码头,标志着中国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通道再添新动脉。
新航线开通:贸易往来“零等待”
“达飞东非快线”由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独立运营,旨在应对近期海运需求激增。该航线经新加坡中转,直抵东非核心港口,成为连接中国与非洲大陆的“黄金水道”。宁波港东南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船舶代理董恩铭表示:“航线开通折射出‘一带一路’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也体现了船公司对浙江国际市场需求的信心。”
为保障新航线高效运行,舟山海关创新推出“无纸化申报+自动化审放”模式,实现船舶到港作业“零等待”。据统计,今年1至7月,金塘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4.97万标箱,同比增长48.2%,增速领跑长三角。
“带货王”云集:梅山港区再破纪录
同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号泊位迎来另一焦点——“双子星”联盟欧洲1线的“阿拉伯内夫德”轮。这艘由马士基与赫伯罗特两大航运巨头联合运营的巨轮,单船装载量超1.6万标箱,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带货王”。
自2月初“双子星”联盟启动全球航线重组以来,梅山港区已成为其远洋干线核心枢纽。数据显示,半年内该港区累计接靠“双子星”联盟船舶263艘次,集装箱装卸量超168万标箱,占港区总量22.6%。目前,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国际航线总数达52条,其中“一带一路”航线占比高达85%,形成覆盖全球五大航区的立体网络。
技术赋能:智慧港口引领效率革命
新航线与巨轮的密集靠泊,离不开港口硬实力的支撑。梅山港区通过自动化桥吊、无人集卡和智能调度系统,实现24小时高效作业。以“阿拉伯内夫德”轮为例,其装卸作业全程由AI系统动态优化,单船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30%。
此外,海关与港口联动创新监管模式,通过“关、港、物、企”协调机制,提前掌握船舶载货信息,实现“抵港即装卸”。舟山海关口岸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物流中的应用,未来货物溯源与通关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市场洞察:全球航运格局重塑
“双子星”联盟的崛起,标志着全球航运业进入“联盟化、大型化”新阶段。该联盟10条远洋干线直通梅山港区,覆盖欧洲、美西等高附加值市场,与盐田港、洋山港形成“中国制造”出海三角支撑。
业内专家指出,超大型船舶的常态化运营,倒逼港口加速深水航道与智能化改造。以盐田港为例,其18米深航道可全天候接纳20万吨级巨轮,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必停港”。而宁波舟山港通过“一港多区”协同发展,正从区域枢纽向全球物流中心跃升。
结语
从东非新航线的启航,到“带货王”的密集靠泊,宁波舟山港的繁忙景象折射出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随着RCEP深化实施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中国港口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供应链,为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