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首现4艘1.3万TEU双燃料箱船同框 绿色航运旗舰集群亮相长兴岛》

2024年1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基地迎来历史性时刻——4艘全球首型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首次同框亮相码头。这一场景不仅刷新了中国造船业单厂区同型高端船并行建造的纪录,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绿色航运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四艘“绿船”同框:技术集大成者的批量交付

此次同框的4艘集装箱船均为沪东中华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量身打造,总长336米、型宽51米、型深26.8米,设计服务航速21节,最大载箱量达13200个标准箱。作为全球最新一代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型船舶,其核心亮点包括:

  1. LNG双燃料动力系统:配备14000立方米MarkⅢ型液货围护系统的LNG液货舱,搭载中国船舶集团自主品牌CMD-WinGD9X9DF-2.0主机,支持纯LNG或燃油模式运行,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2030/2050减排目标。

  2. 智能减排技术:全球首创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系统,使气体模式下的甲烷逃逸降低5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8%以上;船艏安装巨型风流导板,可节省2%-4%油耗,艉部节能导流装置进一步降低能耗1.5%。

  3. 数字化建造革新:沪东中华在建造过程中广泛应用VR设计、智能吊码、3D视觉钢板缺陷检测、数字化试箱等新技术,将系列船建造效率提升30%以上。例如,5号船提前4天完成出坞节点,6号船实现半船起浮与燃料舱水上对接的工艺突破。

从“首制船”到“集群化”:中国造船业的绿色转型样本

这4艘船的批量建造,是中国船舶工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缩影。自2023年12月首制船“CMA CGM BAHIA”号交付以来,沪东中华以“月均交付1艘”的速度推进项目,2024年计划完成全部6艘船的交付。其背后是三大战略支撑:

  1. 产能倍增计划:沪东中华自2023年起实施LNG船产能倍增战略,通过双坞联动、巨型总段对接等工艺创新,将船坞周期缩短20%。例如,13000TEU船燃料舱采用“平移搭载技术”,在2号船坞完成建造后精准移位至1号船坞与艉部半船对接,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2. 产业链协同: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负责设计,中船贸易参与贸易环节,形成“设计-建造-交付”全链条闭环。同时,沪东中华与法国船级社、达飞集团驻场团队紧密协作,确保每一艘船均达到国际最高标准。

  3. 市场订单驱动:达飞海运集团作为全球航运业低碳转型的先锋,已向沪东中华订购超20艘双燃料船,涵盖13000TEU、15000TEU、23000TEU及24000TEU级船型。其中,24000TEU级船为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单船可装载23872个集装箱,LNG模式下续航力达2万海里。

全球航运业绿色竞赛:中国方案的竞争力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加速向零碳目标迈进。达飞海运集团宣布,到2030年其船队中LNG动力船占比将达50%,并探索甲醇、氨等替代燃料。沪东中华的批量交付能力,为中国船舶工业抢占绿色航运市场提供了关键支撑:

  • 技术自主可控:从主机、燃料舱到智能控制系统,核心设备均实现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成本优势显著:单船造价约14亿元人民币,但运营成本较传统燃油船降低25%以上,投资回收周期缩短至3-5年。

  • 全球订单虹吸:除达飞集团外,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巨头均与中国船企签订双燃料船订单,2024年中国新接LNG动力船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超60%。

未来展望:从“规模领先”到“技术引领”

沪东中华总经理陈刚表示,公司正研发新一代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氢燃料船的商业化突破。随着长兴岛二期基地投产,沪东中华年产能将提升至30艘大型LNG船,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船舶制造中心。

此次4艘1.3万TEU双燃料船的同框,不仅是中国造船业高端制造能力的集中展示,更是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的“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