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我国内河新能源船舶突破千艘大关 绿色航运驶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2025年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宣布,截至2024年底,我国内河航运领域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船舶总数已超过1000艘,标志着绿色航运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这一数据背后,是技术突破、政策激励与产业协同共同推动的转型成果。

多元动力并进,技术路线全面开花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我国内河新能源船舶呈现“多能互补”格局:

  • LNG动力船舶:以济宁港航集团、湖北东船重工等企业为代表,全国已有600余艘LNG动力内河船投入运营。例如,济宁中交润杨公司购置的4艘67.6米LNG集散两用船,单船百公里燃料成本较传统燃油船降低3000元,污染物排放减少90%以上,碳排放下降15%。

  • 纯电动船舶:全国纯电池动力船舶达485艘,覆盖客船、集散两用船等多场景。湖南首艘88米标准过闸纯电动集散两用船“湘江绿电001号”续航里程达180公里,系统效率显著提升;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在宜昌运营,年减碳超3000吨。

  • 氢能、甲醇等前沿技术:全国首艘氢燃料电池船“三峡氢舟1号”、首艘甲醇动力滚装船“三峡三通1301”等相继下水,湖北枝江船舶工业园已形成涵盖纯电动、LNG、甲醇燃料的全技术路线订单,总额超50亿元。

政策“组合拳”发力,破解转型痛点

国家“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关键推手:

  • 财政补贴:新建新能源船舶按1000—2200元/总吨补贴,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补贴最高达3200元/总吨。济宁港航集团首获1330万元国补资金,项目总投资成本降低35%,带动山东新能船业年造船能力突破400艘。

  • 运营优惠:山东对新能源船舶实施免费过闸政策,湖北建设长江干线充换电一体化项目,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 部省协同:湖北与工信部签署绿色动力船舶部省合作备忘录,设立100亿元长江绿水基金;湖南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绿色示范航线,形成“电池制造—船舶建造—运营服务”产业链。

产业集群崛起,国际市场破局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

  • 山东济宁:全国首个内河新能源船舶智造基地年产能达400艘,累计签约订单168艘,为法国达飞海运建造的182TEU纯电集装箱船将于2026年投入越南航线,实现我国新能源内河船“出海”零突破。

  • 湖北宜昌:枝江船舶工业园新能源订单排期至2026年,宜昌船舶工业园今年新能源船舶订单占比达87%,全球市场占有率62%的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湖北造”成为金字招牌。

  • 湖南长沙:首条绿色示范航线(长沙—岳阳)计划2025年底投运2艘电动集散船,配套建设7座充换电站,年减碳1.8万吨。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经济生态双赢

内河航运的绿色变革正释放多重红利:

  • 环境效益:2024年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1.9亿度,较“十三五”峰值增长4倍,减碳13.3万吨;新能源船舶年减碳量预计超百万吨。

  • 经济效益:LNG动力船百公里燃料成本降低3000元,电动船维护成本下降40%;山东、湖北等地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带动就业超10万人。

  • 战略价值:内河货运量2024年达49.5亿吨,占综合运输体系比重持续提升,新能源船舶成为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关键支点。

交通运输部表示,下一步将推进“研发—制造—运营”一体化生态圈建设,力争到2030年实现内河机动货船平均净载重吨提升至1900吨,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85%,让千年古航道焕发绿色新生机。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