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 深圳海域 11月8日凌晨3时25分,深圳宝安海事局值班室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正在执行深中通道保障任务的“深中卫士”先锋队接到深圳海上搜救中心紧急指令:从香港开往顺德的集装箱轮“穗富航628”在矾石水道5号浮标附近水域机舱进水,船体倾斜超15度,7名船员生命危在旦夕!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海上生死救援就此拉开帷幕。
险情突至:8级风浪中的“死亡倒计时”
“机舱舱底破口直径超1米,海水以每分钟300升的速度灌入!”通过高频电话,遇险船员颤抖的声音让“深中卫士”先锋队队长张伟的心猛地揪紧。此时,受强冷空气影响,事发海域风力达8级,浪高2米,能见度不足500米。更严峻的是,“穗富航628”轮距最近避风锚地超过10海里,常规救援船艇需1小时才能抵达,而该轮预计30分钟内将完全沉没。
面对生死抉择,张伟果断决定启用12米级高速海巡艇“14102”——尽管其抗风浪能力弱于45米级大船,但能缩短30分钟救援时间。“每节省1分钟,就多一分生存希望!”他一边指挥队员朱华东、熊弘超穿戴防护装备,一边协调防疫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救援全程符合疫情防控要求。
逆风而行:40度倾斜中的“生命摆渡”
3时35分,“海巡14102”顶着狂风巨浪全速前进。途中,船体多次被浪头抛至半空又重重砸下,最大倾斜角达40度,驾驶台挡风玻璃被海水完全覆盖。“现在返航就是放弃7条生命!”张伟抹去脸上的雨水,死死攥住操纵杆。船长陈文扬凭借15年航海经验,在浪谷间寻找最佳航路,发动机因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冒出阵阵青烟。
4时10分,救援队抵达现场。此时,“穗富航628”轮甲板已淹没至主桅杆,7名船员蜷缩在船头集装箱缝隙中,挥舞着手机闪光灯求救。“不要慌!一个一个来!”张伟系上安全绳,在剧烈摇晃的船体间搭建起“人肉桥梁”。朱华东和熊弘超则用身体护住遇险人员,防止其被海浪卷走。经过3分钟惊心动魄的转移,最后一名船员被拉上海巡艇的瞬间,沉船发出刺耳的断裂声——主甲板轰然入水。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筑牢“海上防线”
此次救援的成功,离不开深圳海事局构建的“海陆空天”一体化应急体系。事发前2小时,“海之翼”智慧监管平台通过AI算法精准预测“穗富航628”轮走锚风险,并自动推送三级预警;救援过程中,无人机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为指挥中心提供决策依据;海巡艇搭载的北斗定位系统,确保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仍能精准靠泊。
“我们创新建立的‘海事、医院、施工企业’联合救助机制在此次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深圳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救援队可在15分钟内将伤员送至手术室。自2020年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救治深中通道施工人员56人。
党建引领:“四个特别”精神铸就“护海尖兵”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铿锵誓言,是“深中卫士”先锋队七年护航深中通道的真实写照。这支由宝安海事局海巡执法大队骨干组成的党员突击队,累计开展水上巡航9500余航次,出动执法人员1.9万余人次,海上驻守8100小时,创造了深中通道建设2700余天“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的奇迹。
在2024年深圳市“尖兵杯”工作创新大赛中,深圳海事局《“党建+攻坚克难”:锻造服务深中通道的护海尖兵》案例荣获一等奖。评审专家点评称:“该队将党支部建在船艇上,创新‘一党员一旗帜、一船艇一标兵’模式,在疫情防控、防汛防台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冲锋在前,为重大工程水上安全监管提供了‘深圳范本’。”
后续行动:织密海上安全“防护网”
目前,深圳海事局已对“穗富航628”轮沉没原因展开调查,初步判定为机舱舱底钢板疲劳断裂。同时,该局发布航行警告,协调26艘次清污船对事发海域进行扫测,防止燃油泄漏污染。针对冬季寒潮大风天气,海事部门将加强重点水域巡航力度,严格落实船舶禁限航管理措施。
“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有意义!”“深中卫士”先锋队队员们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在这片见证过无数惊涛骇浪的南海之滨,他们将继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敢进取、特别能担当”的精神,守护着每一艘航船的安全,书写着新时代海事人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