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300名船员江面滞留遇险境 海事部门逆洪流架起“生命补给线”》

2024年7月25日 长江中游某水域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游某江段水位暴涨至历史同期最高值,形成超警戒水位3.2米的特大洪水。一艘载有300名船员的货轮因锚地被淹、航道改道,被困于距离最近码头12公里的江心孤岛区域。面对断水断粮、通讯中断的危急情况,长江海事局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组织20余名执法人员驾驶冲锋舟穿越湍急洪流,历时6小时将首批2吨生活物资及医疗设备成功送达,为滞留船员筑起生命防线。

洪水围困:300人陷入“孤岛”危机

7月22日以来,长江流域遭遇今年最强降雨过程,中游某江段水位以每小时5厘米速度上涨。24日凌晨3时,载有300名船员的“长航集运001”轮在执行粮食运输任务时,因原定锚地被淹没,被迫转移至临时避险区。然而,当日下午14时,上游水库泄洪量突然增至每秒1.2万立方米,导致江面形成宽度超800米的急流带,货轮被困于江心礁石群附近,进退维谷。

“船体随着浪涌剧烈摇晃,厨房储备仅剩3天量,更可怕的是手机完全没信号。”船长李建国通过卫星电话向海事部门求救时声音颤抖。据现场勘查,货轮所处水域流速达每秒4.2米,浪高超过3米,周边5公里内无其他船舶,形成事实上的“孤岛”。

立体救援:科技赋能突破“死亡水域”

接到报警后,长江海事局指挥中心立即启动“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机制:

  1. 天眼侦察:调用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直升机,携带高精度红外热成像仪对被困区域进行三维建模,精准定位货轮坐标及周边暗礁分布;

  2. 数字推演:联合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通过“长江智慧航运系统”模拟12种救援路径,最终确定“上游2公里缓流区切入-贴礁石航行-利用货轮自身动力减速”的最优方案;

  3. 装备升级:紧急调运2艘具备抗7级风浪能力的全封闭式冲锋舟,配备卫星电话、北斗定位终端及自动充气救生衣。

逆流冲锋:20勇士六小时生死时速

25日清晨5时,由20名海事执法人员、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突击队分乘2艘冲锋舟,从最近的码头逆流出发。行进至距货轮3公里处时,遭遇“死亡漩涡区”——上游泄洪水流与下游回旋水在此交汇,形成直径约200米的巨大漩涡。

“把发动机功率提到最大!紧贴右侧礁石航行!”带队的长江海事局芜湖分局副局长王海峰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冲锋舟在浪尖颠簸,船舷多次被浪头淹没,队员们用安全绳将自己固定在座位上,用身体压住即将被冲走的物资箱。经过40分钟惊心动魄的突围,救援队终于突破漩涡带。

上午11时20分,当满载矿泉水、压缩饼干、急救药品的冲锋舟靠上货轮时,船员们爆发出热烈欢呼。医护人员随即为3名出现脱水症状的船员进行静脉输液,心理干预小组开始疏导集体焦虑情绪。

技术护航:构建“移动安全岛”

为解决通讯难题,海事部门在货轮甲板紧急架设微波中继站,通过无人机搭载4G基站实现视频通话功能。同时,利用船载AIS设备与海事监管系统联动,每15分钟更新一次周边水情数据,为货轮制定分阶段撤离方案:

  • 第一阶段:利用洪水退潮期,通过调整船艏吃水深度减少晃动;

  • 第二阶段:待流速降至每秒2.5米以下时,由2艘大功率拖轮协助转移至安全锚地;

  • 第三阶段:组织船员分批乘坐冲锋舟撤离,全程由海事艇护航。

专家点评:洪峰中的救援范式创新

“这次救援创造了三个纪录:首次在流速超4米/秒水域完成物资投送;首次实现‘无人机+冲锋舟+拖轮’的立体化救援;首次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推演洪水演变。”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张晓峰评价道,“这标志着我国内河应急救援能力已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防控’新阶段。”

截至发稿时,货轮已转移至安全水域,300名船员情绪稳定。长江海事局表示,将在全流域推广“智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在重点航段预置可漂浮式物资舱,确保在通讯中断情况下仍能通过北斗短报文定位实施自动补给。此次救援行动也引发国际关注,国际海事组织(IMO)已致函中方,要求分享极端天气下的内河救援经验。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