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上海)国际海员薪酬指数报1341.46点,较上期上涨0.01%,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其中,普通海员薪酬指数涨幅达0.039%,技术岗位薪资分化加剧,ETO(电子电气员)证书持有者以4500-6000美元的薪资水平成为行业“高薪标杆”。
高级海员:管理岗稳中有升,油化船低位薪资回调
数据显示,高级海员薪酬指数为1307.79点,微涨0.004%。散货船领域成为本轮涨薪主力:
大副、大管轮薪资普遍上涨约100美元,中小型散货船运力扩张推动需求激增;
油化船市场则呈现分化态势,大副、大管轮低位薪资下调至9000美元,但具备洗舱经验或电喷主机维护技能的高级船员仍受船东青睐,薪资谈判空间显著扩大。
业内专家分析,油化船薪资回调主要受全球原油运输市场低迷影响,但高端技术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具备特殊船型操作经验的船员,薪资涨幅仍可达到5%-10%。”上海某船员服务机构负责人表示。
普通海员:操作岗薪资领涨,ETO证书成“高薪通行证”
普通海员薪酬指数涨幅达0.039%,技术岗位薪资优势持续扩大:
二管轮、三管轮薪资上限均涨100美元,散货船资历者就业机会充足;
ETO证书持有者薪资突破行业天花板,达到4500-6000美元。其中,顶级集装箱船东为资深ETO开出的薪资甚至高达6500美元/月,较普通电机员薪资翻倍。
“新能源船舶的普及正在重塑行业薪资结构。”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研究员李明指出,LNG双燃料船、氨燃料船的推广使得电子电气员、电机员等岗位需求激增,而传统水手、机工薪资则因自动化程度提升面临增长瓶颈。
船型分化加剧:散货船、集装箱船成就业“热土”
从船型分类看,散货船与集装箱船领域薪资涨幅领先:
散货船:三副、三管轮薪资上涨100美元,新证三管轮因市场紧缺成为“抢手货”;
集装箱船:二副、二管轮薪资上涨7-9美元,国际航线复苏带动技术岗位需求;
油轮市场:受运力过剩影响,高级船员薪资承压,但VLCC(超大型油轮)领域仍存在结构性机会,轮机长薪资因技术稀缺性暴涨46美元。
行业趋势:全球化布局深化,中国船员国际竞争力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船东对中国籍船员的需求持续扩大。全球运力排名第一的船东MSC近日在华设立首家船管公司,计划到2026年将中国籍海员规模扩大至2000人。“中国船员因英语水平提升、薪资竞争力强(远高于ILO最低工资标准673美元/月),正成为国际航运市场的‘香饽饽’。”MSC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表示。
此外,国际劳工组织(ILO)最新通过的《2026年海事劳工公约修正案》明确,全球海员最低工资标准将逐步上调至690美元/月。业内人士预测,这一政策将推动中国普通海员薪资进一步回升,技术岗位与基层岗位的薪资差距或持续扩大。
建议:聚焦技术升级,抢占行业红利
面对薪资结构性分化,上海航运交易所建议:
船员:优先考取三副/三管轮证书,瞄准散货船、集装箱船初级管理岗;资深船员可转型化学品船、新能源船舶,提升技术壁垒;
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缓解基层技术岗位短缺问题;优化薪酬结构,提前布局高技术岗位人才储备;
行业:推动薪资指数与航运业复苏周期深度绑定,完善船员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行业吸引力与留存率。
结语
随着全球航运业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加速,中国海员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新阶段。技术岗位的薪资溢价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将成为未来船员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