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年 7 月 12 日晚,青岛近海海域前海一号锚地突发紧急状况,一名外籍船员不慎落水,一场争分夺秒的海上救援行动迅速展开,最终在 24 分钟内成功将落水船员救起,充分展现了中国海上搜救体系的高效协同与专业担当。
突发险情:外籍船员锚地落水
7 月 12 日 21 时 49 分,青岛海事局交管中心接到紧急通报,一艘锚泊于前海一号锚地的 30 万吨级油轮“伊格”轮上,一名外籍船员意外落水。当时海上情况复杂,落水船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情况万分危急。
迅速响应:引航站紧急出动
青岛引航站值班科长王磊在接到交管中心的通报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协调引航员与引航艇展开搜救行动。正在返港途中的引航艇“安谐”轮距离事发水域最近,接到指令后,引航员晏卫坤立即指挥引航艇调转航向,全速直奔现场。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关乎着落水船员的安危。”晏卫坤事后回忆道。在漆黑的海面上,“安谐”轮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向着落水船员的方向疾驰而去。仅用时 6 分钟,21 时 55 分,引航艇便抵达指定海域。
精准搜救:24 分钟成功营救
抵达现场后,晏卫坤不顾连续作业的疲劳,迅速对“伊格”轮周边海域展开搜索。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不断调整搜索方向。22 时 02 分,在“伊格”轮东南约 0.6 海里处,晏卫坤终于发现了落水者。此时,落水船员在冰冷的海水中已经挣扎了一段时间,体力严重不支,情况十分危急。
晏卫坤立即组织救援,他一边指挥船员向落水者抛掷救生圈,一边通过喊话与落水者保持沟通,稳定其情绪。“坚持住,我们马上救你上来!”晏卫坤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给落水船员带来了生的希望。
在晏卫坤的指挥下,船员们密切配合,迅速将救生绳索固定好。22 时 16 分,落水船员被安全转移至引航艇。看着获救的船员,晏卫坤和船员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高效协同:海上搜救体系显威力
在海事交管中心、港口调度的全程协调下,此次救援行动实现了无缝衔接。交管中心实时掌握现场情况,为救援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港口调度合理安排船只进出港,确保救援通道畅通无阻。引航艇“安谐”轮则凭借着快速响应和精准操作,成功完成了营救任务。
22 时 38 分,引航艇将获救船员成功送回“伊格”轮。22 时 50 分,完成人员交接后,引航艇继续执行引航任务,并于 23 时 40 分安全返回中港基地。
致敬英雄:专业素养与担当获赞誉
此次成功救援行动,不仅体现了青岛引航站引航员过硬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海上搜救体系的协同高效。从交管中心、港口调度到引航一线的密切配合,以“无缝衔接”的应急处置展现护航生命的担当。
“在这次救援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因为我们知道,多一秒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晏卫坤说。他的英勇行为和专业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也为海上救援工作树立了榜样。
此次救援行动再次证明,中国海上搜救体系在应对突发海上险情时,具备快速响应、高效协同的能力,能够为海上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