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上海——地中海的怒涛中,两艘中国商船在10小时内连续展开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成功救起141名遇险难民。中远海运船员以专业素养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暴风巨浪中书写了“生命至上”的壮丽篇章,获埃及、希腊海事当局及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七小时极限救援:67条生命穿越10级狂浪
7月7日18时09分(UTC),中远海运“ZIM AMERICA”轮航行至希腊克里特岛南部海域时,希腊海上救援协调中心(MRCC Olympia)的紧急呼叫划破夜空:“坐标34-27.33N 024-18.08E附近,一艘载有67人的遇险小船急需救援!”船长徐明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获得船东高世迈及管理公司诺维德(上海)的全力支持后,仅用9分钟便完成航线调整,全速驶向目标海域。
“那是一艘仅十余米的蓝色木船,在10级风浪中像一片枯叶般摇晃。” 徐明利回忆道。19时44分,船舶抵达现场,甲板探照灯刺破夜幕,却瞬间被狂浪撕碎。船员们顶着巨浪,在湿滑的甲板上架设救生绳、强光手电等设备,经过近3小时紧张准备,于22时52分成功稳住船身。第一位遇险者从右舷安全登船时,船员们早已备好毛毯、姜汤和临时休息区,确保获救者基本需求。
7月8日凌晨,船舶与希腊海岸警卫队“VALPAS”艇对接。经过严格的安全排查,67名遇险者于03时35分全部安全转移。希腊海岸警卫队在移交确认书中写道:“中国船员的专业与勇气,为地中海救援树立了标杆。”
五小时协同作战:74人从“死亡漂移”中获救
几乎同一时刻,在地中海南部利比亚与埃及交界海域,中远海运“Elbeborg”轮正执行芬兰至埃及航次任务。7月7日17时,利比亚海事当局紧急通报:一艘载有74人的难民船失去动力,物资耗尽,生命危在旦夕。船长徐刚立即调整航向,全速赶往30海里外的事发海域。
“通过望远镜,能看到遇险船上有人不停挥手,还有母亲抱着婴儿。” 二管轮李启明回忆道。22时,当“Elbeborg”轮抵达现场时,另一艘集装箱船“Negar”轮已先行抵达。两船在6级风浪中展开协同救援:徐刚指挥开启全部甲板照明系统,为夜间救援提供关键光源;李启明在驾驶台顶翼持续瞭望,精准定位随浪漂移的遇险船;轮机长沈永兵带领团队确保主机随时响应操纵指令;印尼籍操作级船员紧急准备矿泉水、应急食品及急救包。
由于难民船严重超载且甲板积水,转移工作异常艰难。经过近5小时紧张作业,74名获救者全部安全登船,无一人失踪。随后,根据埃及当局指示,全体获救人员被送往指定港口安置。埃及海事当局在致谢函中称赞:“中国船员展现了国际航运界守望相助的职业精神。”
国际社会点赞:中国方案守护生命红线
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2025年地中海难民船事故已造成逾600人遇难,商船参与救援案例同比增加12%。中远海运船员此次行动,不仅创造了单日救援人数纪录,更以“零失误、零伤亡”的专业表现,为全球航运业树立了典范。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表彰通报中指出:“中远海运船员通过常态化应急演练和职业技能培训,将生命至上准则刻入行动自觉,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海员的担当。”埃及《金字塔报》评论称:“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商船已成为地中海的‘生命方舟’。”
英雄归来:12名船员载誉返沪
7月18日凌晨,参与救援的12名中远海运船员完成船舶换班,搭乘航班返回上海。浦东机场接机口,掌声与鲜花迎接英雄归来。船长徐明利朴实地说:“在大海上,人命救助不分国籍。我们只是做了航海人该做的事。”
目前,中远海运已启动“海上救援英雄基金”,对参与行动的船员给予表彰奖励。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强化船员应急能力培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海运力量。”
结语
当“ZIM AMERICA”轮和“Elbeborg”轮重新驶向远方,甲板上的救生绳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这场跨越国籍的生命救援,不仅是中国船员专业素养的见证,更是人类对生命尊严的永恒守护。正如徐明利船长所言:“在海上,救人就是救自己。”这或许正是危机时代最深刻的启示——唯有守望相助,方能共渡风浪。
上一篇: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