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船员欠薪“一日解” 海上融治理中心跑出“调解新速度”》

“真没想到,从求助到解决仅用了一天时间!”2025年8月10日,来自舟山岱山的船员戎某手持人民调解协议书,激动地向记者讲述自己的维权经历。此前,他因船务公司拖欠13万元工资长达数月,陷入无助与焦虑,而舟山市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仅用一天时间便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让这笔欠薪全额到账。这一案例,成为浙江创新海上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欠薪纠纷“一日清” 调解机制显效能

戎某的遭遇并非个例。今年4月离船后,其所在船务公司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支付工资,虽于6月出具书面承诺分期支付,但截至8月仍未兑现。走投无路之际,戎某想起曾多次在网络上看到的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决定前往求助。

8月10日上午,中心负责人徐海东受理诉求后,立即启动联动机制:依托入驻的海事局力量联络涉事公司,并指派金牌调解员俞辉跟进。当日下午,俞辉组织双方现场调解,既向公司负责人阐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拖欠薪资的处罚条款,又体恤船员作为劳动者的实际困难。经过3小时的坦诚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公司当场签署调解协议,承诺分两笔支付欠薪,首笔7万元于调解当日到账,剩余款项3日内结清。

“中心通过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海事、司法、行业协会等资源,构建起‘一站式’解纷平台,让船员维权从‘多头跑’变为‘进一扇门’。”徐海东介绍,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该中心已成功化解涉海纠纷140起,涉案金额超4943万元,调解成功率、履行率、满意率均达100%。

科技赋能+多元共治 打造“海上枫桥”样板

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的“调解新速度”,源于其创新实践的三大支撑:

  1. 实体化运作,构建“专科医院”式解纷体系
    作为全国首个县(区)级实体化海上治理中心,普陀区整合公安、司法、海洋渔业、港航等15家部门力量,并引入宁波海事法院法官团队、特邀调解员、法援律师等,形成“调解—仲裁—诉讼”全链条服务。中心下设海上服务中心、法治服务中心、数智管控中心三大功能区,配备调解船206艘,可快速响应海上纠纷。

  2. 科技赋能,实现“指尖上的调解”
    中心依托“智治海安”“智控港区”等数字化平台,构建“船员72小时逆推辨认”“前科船舶预警”等模型,通过北斗定位、AIS系统实时掌握渔船动态。船员可通过“海上枫桥”浙里矛调应用在线提交纠纷材料,调解员利用无人机、卫星电话远程取证,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线上调解成功率达97.22%,相关案例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优秀案例。

  3. 多元共治,凝聚社会力量
    中心创新设立“航行的支部”,组建18个功能型党支部、115个网格党小组,覆盖502名海上党员,形成“党建+安全”治理格局。同时,联动渔民协会、航运企业、老船长等社会力量,建立“东海渔嫂”调解队、商会调解委员会等,形成“专业调解+行业调解+群众调解”的合力。例如,在处理一起涉5000万元鱿钓船股权纠纷时,中心联合渔民协会、法律专家组成调解团,仅用3天便促成双方和解。

从“陆地枫桥”到“海上枫桥” 基层治理创新持续深化

普陀区的实践,是浙江推进海洋法治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浙江沿海地区因地制宜创新海上矛盾化解机制:

  • 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联合邮轮游艇协会成立调解工作室,探索“政府主导、行业协同、司法保障”模式,化解船舶交易、旅游合同等新型纠纷;

  • 汕头船员权益保障中心建立“海事+司法+工会”联动机制,通过远程视频调解,两天内为7名船员追回欠薪及返程路费;

  • 盘锦海警局大洼工作站打造“海上枫桥”调解室,由渔民协会德高望重者担任调解员,实现“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浙江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海上枫桥经验”推广,推动调解机制向远洋渔业、国际海事等领域延伸,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记者手记
从戎某的“一日解薪”到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的“三个百分百”,浙江沿海地区正以创新实践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当科技与法治相遇,当多元共治融入海洋治理,曾经的“矛盾高发地”正转变为“和谐蓝海”,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