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第十五个“世界海员日”如约而至。今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主题定为“和谐无扰,船满清风”(My Harassment-Free Ship),旨在呼吁全球航运业共同营造无骚扰、无歧视的工作环境,让海员在碧波之上尽享清风与尊严。黄浦海事局以“航海最高礼仪”为载体,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向乘风破浪的航海者致以崇高敬意,同时推动社会对海员职业价值的深度认知。
挂满旗、亮灯光:以航海礼仪致敬“蓝色脊梁”
6月25日清晨,黄浦江畔的船舶自日出至日落统一挂满旗,彩旗迎风招展,与波光粼粼的江面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壮丽的航海画卷。这一传统仪式源于国际航海礼仪,象征着对海员的最高礼赞。与此同时,上海中心、震旦大厦、白玉兰广场等地标建筑同步点亮“世界海员日”主题灯光秀,以璀璨光影向全球海员传递温暖与敬意。
黄浦海事局还依托滨江步道液晶屏、巡逻艇显示屏、政务服务窗口及新闻媒体等平台,滚动播放海员贡献宣传片,展示海员在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数据显示,我国船员队伍规模已突破203万人,其中海船船员达97万人,他们承载着全球90%的贸易运输任务,是名副其实的“蓝色经济基石”。
智能船舶亮相:科技与航海文化的深度融合
6月23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两用船“新红专”轮驶入上海港,为“世界海员日”活动拉开序幕。这艘由中远海运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打造的智能船舶,集自主航行、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于一体,其驾驶室内整齐排列的智能设备与闪烁的指示灯,无声诉说着中国航运业的科技飞跃。
为确保“新红专”轮安全靠泊及活动顺利开展,黄浦海事局制定“一船一策”保障方案,运用AIS系统、CCTV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通航环境,高频提醒邻近船舶避让,织密水上安全防护网。活动期间,数百名市民通过预约登轮参观,近距离感受智能船舶的科技魅力,孩子们在航海模拟器前兴奋地体验“掌舵”乐趣,水手结DIY摊位前人头攒动,航海文化在互动中悄然传承。
船员座谈会:倾听“海上心声”,共话行业发展
6月24日下午,来自黄浦江核心区游览船、轮渡、游艇俱乐部的15家单位一线船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安全监管、权益保障、船员党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双峰叠加”时段(早晚高峰)的船舶调度难题、游艇管理机制的优化空间、师徒带教的经验传承……船员们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十余项建议,黄浦海事局相关部门代表现场回应关切,就分时管理、灯浮调整等热点问题答疑解惑,并承诺将政策解读“翻译”成船员听得懂的语言,打通服务“最后一海里”。
“以前觉得海事政策离我们很远,今天发现他们真的在听我们说话。”一位轮渡船员感慨道。活动现场,黄浦海事局还发放了“海事与你共守浦晏江斓”宣传手册及慰问品,将关怀与温暖送到船员身边。
健康与权益:构建海员福祉支持体系
在“世界海员日”主题活动现场,两项海员可持续发展项目引发关注。广州中远海运旗下远海健康推出的“海康慧舱”船员健康管理智控终端,通过船上设备与岸端平台交互,实现药品采购、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全国多艘船舶,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心理健康支持、远程健康教育等领域。
与此同时,中远海运集团联合上港集团、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发起《致敬蓝色守护者——支持海员福祉联合倡议书》,从强化职业认同、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打造远洋医疗协作网络等八大维度,为海员打造全方位支持体系。上海海事局公职律师工作室也同步揭牌,通过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法律维权等服务,用心用情解决船员“急难愁盼”问题。
社会共鸣:从“看不见”到“被看见”
“世界海员日”不仅是一场行业庆典,更是一次社会共识的凝聚。活动期间,黄浦海事局组织执法人员走进校园、社区、码头,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授课,发放宣传资料数千份;线上航海知识问答活动吸引超万人参与,20道题目涵盖船舶构造、急救技能等领域,网友直呼“涨知识”。
“海员是连接世界的‘隐形纽带’,他们的付出值得被看见。”上海海事局局长谢群威表示。从智能船舶的科技突破到权益保障的制度创新,从航海文化的生动传播到社会认知的深刻转变,黄浦海事局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谐无扰,船满清风”的主题内涵,为构建尊重、理解、支持海员的社会氛围写下生动注脚。
结语
当夜幕降临,黄浦江畔的灯光秀渐入尾声,但属于海员的荣耀与梦想仍在延续。在全球化浪潮中,他们以风为伴、以浪为歌,用坚守与奉献书写着人类与海洋的永恒故事。黄浦海事局的系列活动,不仅是对海员的致敬,更是对“和谐无扰”航运未来的期许——愿每一艘船舶都能满载清风,驶向更加尊严、安全、可持续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