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某拆船厂内,随着气割枪精准切割船体钢板,服役20年的老旧营运船舶“苏淮货9706”在高温炙烤下完成拆解。这艘总吨位800吨的货船因设备老化、能耗超标被纳入年度报废更新计划,其拆解标志着淮安市2025年老旧营运船舶淘汰工作正式启动。截至8月5日,淮安已完成拆解船舶3艘,占年度计划315艘的近1%,进度位列全省前列。
高温下的攻坚:多部门协同破解拆解难题
拆解当日,淮安气温飙升至38℃,拆船厂内钢板温度超过60℃。淮安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顶着烈日,全程监督拆解流程:核对船舶证书信息、查验主机型号、拍摄关键节点照片、填写《船舶拆解现场核查单》……执法人员王磊表示:“老旧船舶拆解涉及安全、环保、资金补贴等多重监管,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环节合法合规。”
为应对高温挑战,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创新采用“错峰拆解”模式,将现场监管时间调整至清晨和傍晚,并为工作人员配备防暑降温物资。同时,联合环保部门开通拆解企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将原本需15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压缩至3天,确保拆船厂尽快具备作业条件。
政策驱动转型:单船最高补贴超百万元
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淮安市对拆解船舶实施差异化补贴:内河散货船每总吨补贴1000元,集装箱船每总吨补贴1200元,液货危险品船每总吨补贴1500元。以“苏淮货9706”为例,其拆解后可获得80万元补贴,船东李建国计划用这笔资金订造一艘LNG动力新能源船舶:“新船能耗降低30%,还能享受优先过闸、减免税费等政策,5年就能收回成本。”
淮安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已发放首批老旧船舶拆解补贴460.62万元,惠及14艘船舶。2025年补贴资金规模预计突破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60%,省级财政配套30%,市级财政兜底10%。
技术赋能监管: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
在拆解现场,执法人员通过“江苏交通船舶报废更新监管平台”实时上传拆解数据。该平台集成船舶AIS轨迹、拆解企业资质、污染物处理记录等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淮安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张明介绍:“船东通过‘苏服办’APP可随时查看拆解进度,补贴资金发放后平台自动生成电子凭证,彻底杜绝虚报冒领现象。”
此外,淮安还引入第三方环保监测机构,对拆解产生的废油、污水、固体废物进行全程跟踪。在“苏淮货9706”拆解过程中,共回收废钢铁120吨、废机油3.2吨,全部交由有资质企业处理,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产业升级效应:拆解产能释放带动绿色经济
老旧船舶拆解不仅消除安全隐患,更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淮安某拆船厂,拆解下的钢板经过加工后,将用于制造风电塔筒;废旧发动机经翻新改造,出口至东南亚国家。“今年我们已承接40艘老旧船舶拆解订单,产值预计达5000万元。”该厂负责人表示,企业正投资建设智能化拆解生产线,未来拆解效率将提升40%。
据测算,淮安市315艘老旧船舶拆解后,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种植600万棵树。同时,淘汰落后运力将释放120万载重吨的市场空间,为新能源船舶推广创造条件。
全省示范样本:淮安模式获交通运输部点赞
淮安市的老旧船舶拆解实践已形成可复制经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处处长李军表示:“淮安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监管+市场运作’模式,解决了拆解企业环保达标难、船东转型资金缺、政府部门监管难三大痛点,其经验将在全省推广。”
目前,淮安市正谋划建设“淮河水运绿色转型示范区”,计划到2027年淘汰全部1000总吨以下老旧船舶,新能源船舶占比提升至30%。随着“苏淮货9706”的钢板缓缓落地,淮安航运业正驶向更加绿色、安全的未来。
数据看板
2025年淮安拆解计划:315艘老旧营运船舶,预计减少碳排放12万吨
补贴标准:内河散货船1000元/总吨,集装箱船1200元/总吨,液货危险品船1500元/总吨
首月成果:完成拆解3艘,发放补贴240万元,回收废钢铁360吨
产业带动:拆解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00个,衍生风电设备制造、发动机翻新等产业链价值超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