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海事法院通过快速扣押船舶、创新调解机制及高效司法拍卖,成功执结一起涉及88名船员、欠薪总额近千万元的重大劳务纠纷案,从立案到全额清偿仅用时3个月,以司法速度与温度守护了船员群体的合法权益,为全国海事审判树立了标杆。
经营困境致欠薪,88名船员陷入困境
2023年3月起,某船务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其旗下两艘船舶共88名船员工资,累计金额近千万元。船员们多次讨薪无果,生活陷入困境。涉案船舶为融资租赁船舶,船东为某金融租赁公司,船务公司作为光船承租人,与船员存在劳务合同关系。由于船舶权属复杂,船员担心工资“打水漂”,遂向天津海事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扣押船舶。
雷霆出击扣船舶,调解优先化矛盾
天津海事法院受理案件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依法对涉案两艘船舶实施扣押,防止资产转移。考虑到船员群体诉求迫切,法院创新采用“调解优先+利害关系人参与”机制,在核查船员工资市场行情、上下船时间等关键证据后,组织船员代表与船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多轮调解。
“我们不仅要快,更要公平。”案件主审法官表示。法院通过释法明理,明确船员工资对涉案船舶享有优先受偿权,并协调金融租赁公司放弃部分程序性异议,最终促成三方达成调解协议:船务公司确认欠薪金额,金融租赁公司同意拍卖船舶后优先支付船员工资。
司法拍卖破僵局,全额清偿护民生
为尽快兑现船员权益,天津海事法院优化拍卖流程,通过线上平台公开竞价,吸引多家航运企业参与。2025年1月,两艘船舶成功拍卖,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清偿船员工资。法院设立专项发放通道,确保88名船员在春节前全额收到欠薪。
“没想到这么快能拿到钱,法院真是我们的‘护薪人’!”船员代表李某在领取薪酬时激动地说。据统计,本案从扣船、立案到调解结案不足3个月,执行效率远超同类案件平均周期。
典型案例树标杆,司法护航航运业
该案入选2024年全国海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天津海事法院院长指出:“船员是航运业的‘灵魂’,保障其权益就是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行业健康发展。”本案通过创新调解机制、强化执行力度,为解决融资租赁船舶欠薪纠纷提供了“天津方案”,彰显了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
据悉,天津海事法院近年来持续推进“涉船员权益保护专项行动”,2024年共审结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126件,为船员追回薪酬超2亿元,调解率达85%,获国际海事组织高度评价。未来,法院将进一步完善“立审执一体化”机制,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完)
新闻背景链接
船舶优先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船员工资、社会保险等费用对产生该请求的船舶具有优先受偿权。
光船租赁:指船舶所有人将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但不配备船员,由承租人自行安排船员并承担运营风险的租赁方式。
司法拍卖:海事法院可依法对扣押船舶进行拍卖,所得款项按法定顺序清偿债务,船员工资通常享有最高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