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清晨,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救援在威海成山角海域上演。福建籍货船“弘泰613”轮在航行途中发现险情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仅用37分钟便成功救起3名遇险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惊险发现:倾覆小船上的3个生命
当日清晨6时20分,“弘泰613”轮正由上海驶往丹东。大副张朝坤如往常一样在驾驶台进行例行瞭望,突然,他发现左前方约2海里处有一艘小型船舶倾覆,船底朝上,3名浑身湿透的遇险者正站在倒扣的船底上,海水已没至脚踝,情况万分危急。张朝坤立即将这一险情报告给船长伍建立。
紧急响应:全船警报拉响,分工协作救援
6时21分,船长伍建立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冲上驾驶台,果断拉响全船警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轮机长迅速下达降速指令,控制船舶航速,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大副张朝坤则带领值班机工和水手奔赴主甲板,迅速准备救生艇释放和软梯布设工作;三副则持续与海上搜救指挥中心和公司保持紧密通信,实时更新救援进展;与此同时,大厨也快速行动起来,准备热粥、热菜和馒头,确保获救者能第一时间吃上热乎饭,补充体力。
成功救援:呐喊鼓劲,3人全部安全登轮
6时36分,“弘泰613”轮精准抵近遇险船舶。此时,遇险者因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体力严重不支。其中一名遇险者抱着漂浮物跳入水中,试图游向货船。机工长刘伟峰眼疾手快,迅速掷出救生圈,并大声呼喊:“抓住救生圈,别慌!”在船员们的齐声呐喊鼓劲下,遇险者成功抓住救生圈。
随后,船员们迅速放下软梯,小心翼翼地将遇险者拉上甲板。6时47分,第一名遇险者被成功救起;6时53分,最后一名遇险者也安全登轮。整个救援过程紧张有序,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船员们的智慧和勇气。
后续安置:折返锚地,获救者安全登岸
按照海事部门的指令,“弘泰613”轮立即折返俚岛锚地。在航行过程中,船员们为获救者提供了干净的衣服和温暖的饮食,并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
9时10分,3名遇险者换乘接驳拖轮顺利登岸。9时35分,“弘泰613”轮重新起锚,继续原定航程,驶向丹东。
船员心声:守护生命是本能,更是使命
“在海上航行,守护生命永远放在第一位。SOLAS公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航行船舶有责任对遇险人员进行救助,这是船员的本能,也是我们的使命!”船长伍建立坚定地说道。
然而,此次救援并非没有代价。因绕行数十海里救援,原计划晚上8点抵达丹东的“弘泰613”轮直至午夜才靠泊,船期延误、多耗数吨燃油。但船员们纷纷表示:“这一切都值得,能救回3条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获救者感言:遇到好人了,感恩不尽
获救者陈先生在登岸后,仍难掩激动之情。他哽咽着说:“当时我们真的绝望了,海水那么冷,体力也快耗尽了。他们不停地问还有没有其他人,又递救生圈又扶软梯。我当时累得说不出话,只知道自己遇到好人了。”
船舶与船员背景:来自“船舶村”的守护者
据了解,“弘泰613”轮隶属厦门弘泰航务有限公司,船东、船长及部分船员来自泉州南安石井镇营前村。该村被誉为“船舶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从事航运、渔业工作,拥有28家航运企业和162艘商业运输船舶,总载重量超426万吨。
近年来,泉州海事局联合人社、工会等部门在营前村成立船员权益保护宣教基地和“船员之家”,并成立福建省首个红色船员党支部,打造新时代基层船员服务的“红色港湾”,为船员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
此次“弘泰613”轮的成功救援,不仅展现了福建籍货船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更弘扬了海上人道主义精神,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