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加速,甲醇动力船舶因其低碳排放优势成为船队更新换代的核心方向。近日,中远海运集团宣布2025年将新增2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下水,并启动4艘现有船舶动力改造,同时推出覆盖全岗位、全链条的船员培训创新体系,为行业树立绿色转型标杆。
船队扩张:甲醇动力船舶成“双碳”战略主力军
中远海运集团披露,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队规模已达8艘,2025年将进一步扩容:
新增订单:2艘16,000TEU级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计划于年内下水,采用曼恩能源最新研发的ME-LGIM发动机,可兼容传统燃油与绿色甲醇;
动力改造:4艘现有船舶将启动“油改醇”工程,通过加装甲醇燃料储存与供给系统,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20%以上。
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甲醇燃料供应链布局已初步完善,与全球多家绿色甲醇生产商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确保船舶运营低碳化可持续。
培训升级:构建“技术+场景+生态”三维培养体系
为应对甲醇动力船舶对船员技能的新要求,中远海运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推出三大创新举措:
1. 厂商深度合作:专项技术“精准赋能”
与曼恩、瓦锡兰等发动机制造商共建“实景化培训基地”,模拟甲醇燃料泄漏、低温系统故障等极端场景,提升船员应急处置能力;
开发“发动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VR技术让学员在虚拟环境中拆解、调试ME-LGIM发动机,缩短实船适应周期。
2. 数字化平台:18个岗位“低碳知识全覆盖”
上线“钉钉绿色航运学院”,设置“甲醇燃料管理”“碳强度计算”等20余门微课,覆盖船长、轮机长、水手等18个岗位;
引入AI学习助手,根据船员岗位自动推送个性化课程,并通过考试系统实时检验学习成果。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人均学习时长突破40小时。
3. 国际专家领衔:前瞻技术“前沿破局”
联合DNV船级社、马士基等机构举办“绿色航运技术论坛”,邀请全球顶尖专家解析生物燃料混烧、锂电池运输安全等前沿课题;
针对甲醇船舶特有的腐蚀性防护、低温储罐维护等难点,编制《甲醇动力船舶操作手册(2025版)》,并纳入国际海事组织(IMO)推荐标准。
行业影响:推动中国航运绿色竞争力跃升
业内专家指出,中远海运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技术标准化:通过与厂商联合培训,加速甲醇动力船舶操作规范的统一;
人才梯队化:构建“新船员-在岗船员-管理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缓解绿色转型期人才短缺压力;
生态协同化:以培训为纽带,串联燃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船级社等产业链环节,形成绿色航运闭环。
据悉,中远海运下一步计划将培训体系向生物燃料、氨燃料船舶延伸,并探索“船员碳积分”激励机制,将低碳技能水平与薪酬、晋升挂钩,持续激发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