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栏目
长三角航运枢纽建设加速:南通引航站高效救援外籍船员,凸显区域应急协同优势

2025年7月7日,长江南通段——南通引航站一级引航员王健在引领利比里亚籍“灿烂射线”轮(载重吨8.2万吨)进港途中,突遇船上一名三副突发急性胰腺炎,生命垂危。通过“在航交接+海空联动”创新模式,引航团队与海事、医疗部门无缝协作,仅用50分钟便将船员转运至岸基医院,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此次事件不仅彰显长三角航运枢纽的应急能力,更折射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深度成效。

生死时速:50分钟“生命接力”全记录

  1. 险情突发:引航员秒级响应

    • 当日14时20分,“灿烂射线”轮航行至长江#27浮附近时,三副突发剧烈腹痛、呕吐,经船医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需立即送医。

    • 引航员王健第一时间通过甚高频(VHF)向南通VTS(船舶交通服务中心)报告,同步启动《长江引航应急医疗救助预案》,协调海事巡逻艇、120急救车待命。

  2. 在航交接:破解“船等泊位”难题

    • 联系下一班引航员提前登轮,在航行中完成引航职责交接,确保原船继续安全进港;

    • 调度“海巡06916”艇快速靠泊,通过伸缩舷梯将病员从货轮转移至巡逻艇。

    • 传统救援需船舶靠泊后转运,但“灿烂射线”轮距锚地尚有1小时航程。王健创新采用“在航交接”模式:

  3. 海空联动:打通“最后一公里”

    • 15时10分,海巡艇抵达南通通海港区码头,急救车已在此等候。

    • 船员被火速送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紧急手术脱离生命危险。医院方面表示:“若延误1小时,患者死亡率将上升70%。”

区域协同:长三角航运枢纽的“硬核支撑”

  1. 制度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 此次救援依托长三角海事监管一体化机制,实现“一次报告、全域响应”。南通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李明介绍:“通过‘沪苏浙皖’四地数据共享平台,我们可实时调取船舶位置、医疗资源分布等信息,优化救援路径。”

    • 2025年以来,长三角已建立覆盖16个港口的应急医疗救助网络,平均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35分钟。

  2. 技术赋能:“智慧海事”精准护航

    • 输入船员症状后,系统3秒内推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三甲)作为首选;

    • 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至医院,提前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

    • 南通VTS中心运用“AI+大数据”系统,自动匹配最近医疗资源:

    • 江苏海事局统计显示,智慧监管系统应用后,海上人命救助成功率提升至98.6%。

  3. 人才储备:引航员“一专多能”转型

    • 王健作为南通引航站“党员突击队”成员,定期接受急救技能培训,持有国际海事组织(IMO)认证的《船上医疗急救指南》操作资质。

    • 南通引航站站长张伟表示:“我们要求引航员既懂航行技术,又掌握基础医疗、外语沟通等技能,打造‘全能型’水上国门形象。”

行业影响:中国航运枢纽的“软实力”跃升

  1. 营商环境优化:吸引国际船舶挂靠

    • “灿烂射线”轮船东代表在感谢信中写道:“高效救援让我们看到中国港口的责任担当,未来将增加南通港的挂靠频次。”

    •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南通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其中外贸航线占比提升至65%,成为长三角北翼重要国际枢纽。

  2. 标准输出:从“区域实践”到“全球示范”

    • 交通运输部将此次救援案例纳入《中国航运应急管理白皮书》,拟向IMO推广“在航交接”模式。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专家评价:“中国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应用,为全球航运应急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3. 产业链升级:催生“航运+医疗”新业态

    • 南通市已规划建设“长江国际航运医疗服务中心”,整合港口、海事、医院资源,提供远程会诊、直升机转运等高端服务。

    • 预计到2026年,该中心将服务长三角船舶超10万艘次,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结语
从50分钟的“生命接力”到长三角航运枢纽的系统性升级,中国正以“硬核技术+柔性服务”重塑全球航运竞争格局。当引航员的双手稳握舵盘,当智慧系统的光线穿透江雾,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人文的航运新时代,正从长江之畔扬帆远航。


全国院校丨报名培训就搜#万洋船员管家www.hy151.cn
培训报名 找船就业 证书代办 补考报名 免费题库 体检预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城南迎宾东路盛唐本部中心12层 电话:0595-28983355
福建盛唐船务集团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1715号-1 船员招聘网-船员培训-船员考试-万洋船员管家-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