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丹娜丝”过后沿海疏港有序,交通运输部强化强降雨防御调度
近日,受台风“丹娜丝”及强降雨影响,我国东南沿海航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交通运输部紧急调度重点地区交通运输部门,强化公路灾害风险排查;台州、温州海事局在台风过境后迅速启动疏港工作,全力保障沿海通航安全,彰显行业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与韧性。
台风“丹娜丝”来袭:船舶避险与疏港有序衔接
7月8日,台风“丹娜丝”在浙江沿海两次登陆,其外围环流引发福建、浙江等地短时强风暴雨。台州海事局于7月7日16时启动Ⅰ级防台响应,辖区13条客运航线全面停航,375艘商船、126艘施工船及无动力船全部进入安全水域避风。
台风过境后,疏港工作争分夺秒。 台州海事局按照“先大船后小船”“先航道后锚地”原则,通过智控平台、VTS、CCTV及无人机远程监控通航秩序,利用甚高频提醒船舶谨慎航行。截至7月9日12时,台州辖区客运航线全部复航,避台船舶有序出港续航,未发生次生安全事故。
温州海事局同步推进灾后恢复,联合港航、渔业等部门开展航道清障行动,核实航标、灯浮等助航设施状态,累计清理碍航物12处,确保船舶进出港通道畅通。
强降雨防御升级:公路航运联动筑牢安全网
针对台风引发的持续强降雨,交通运输部7月8日召开专题调度会,要求山西、内蒙古、浙江、福建等8省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强化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会议明确:
动态巡查提级:根据降雨强度加密高风险路段巡查频次,重点排查桥梁隧道、临水临崖路段及内河渡运安全;
应急力量预置:在福建、广东、湖南等地部署应急抢险队伍320支、设备1.2万台(套),确保突发险情快速处置;
信息精准触达:通过车载终端、短信平台向8.8万辆重点营运车辆发送预警信息86万条,提醒驾驶员避开涉险路段。
地方创新实践成效显著。 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制定《强降雨防御响应指南》,针对暴雨红色预警启动轨道交通站点防倒灌、客运班线涉水熔断等机制;贵州省建立“125”带班值班模式(1名带班领导+2名处级干部+5名值班员),强化预警“叫应”闭环管理,确保指令直达基层。
科技赋能监管:智慧手段提升应急效能
在此轮极端天气应对中,科技力量成为保障航运安全的关键支撑。台州海事局通过“海事通”APP实时掌握船舶动态,利用AI算法预测船舶碰撞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2%;温州海事局启用无人机巡查偏远锚地,发现并纠正违规锚泊行为7起。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极端天气预警与航运调度系统深度融合,完善“预防-监测-处置-恢复”全链条管理机制,持续提升行业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