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峡两岸航海文化交流活动于7月9日在厦门开幕,活动以“同心领航未来”为主题,通过多维度交流推动两岸航运深度融合,具体成效与亮点如下:
一、活动核心内容:学术、技能、文化三重联动
学术研讨聚焦前沿议题
两岸专家围绕RCEP区域一体化红利、跨境电商驱动的航运转型展开讨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提出,两岸应共建智慧航运信息平台、推动航运标准一体化(如统一船舶排放、集装箱规格、电子单证规则),并联合参与国际航运组织以争取话语权。
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曹德胜强调,智能航运系统建设对人才提出新要求,需加快构建多元化、高技能航海人才梯队。
技能交流强化实践合作
活动设置海上搜救应急演练、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体验等环节,提升两岸船员应急处置能力。
厦门自贸委、海事局等单位首创两岸高校联合培养国际邮轮船员模式,打造“培训-考证-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2023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台胞超650人,15批246名台胞获发大陆船员适任证书,191名台胞取得大陆游艇操作人员适任证书。
青年联谊深化文化认同
台湾青年代表通过参观厦门港、建设中的厦金大桥(厦门段),近距离感受两岸航运枢纽的联动发展。台湾青年林浩鼎表示:“桥梁连接两地,希望两岸能搭建更多商业、文化与心灵的桥梁。”
二、两岸航运融合的“厦门经验”:制度创新与生态构建
政策突破:构建便捷流动通道
设立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为台胞提供法律保障;
推出台胞紧急救援保险“两岸通保”,降低台胞在陆就业风险;
开展台湾船员换发大陆船员适任证书补差培训,助力台胞职业资格互认。
厦门作为两岸贸易核心港口,推出多项全国首创举措:
产业协同:拓展绿色智能转型空间
两岸航运界人士呼吁共建绿色航运走廊,推动LNG动力船、氢燃料船等低碳技术应用。
厦门港与台湾港口通过智慧航运信息平台共享货源、航线数据,提升运营效率。
三、活动意义:从“交流”到“融合”的跨越
人才层面:通过联合培养、资格互认,破解两岸航运人才短缺难题,为智能航运时代储备复合型人才。
产业层面:以RCEP和跨境电商为契机,推动两岸航运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共创”,拓展高端航运服务市场。
文化层面:以航海文化为纽带,增强两岸青年对中华海洋文明的认同感,为融合发展奠定民意基础。
展望:此次活动标志着两岸航运合作从单一贸易往来迈向全链条生态共建。随着厦金大桥等基础设施推进,两岸航运将进一步实现“硬件联通”与“软件协同”,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两岸融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