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核心内容如下:
一、船员队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
总体规模:截至2024年底,全国注册船员总数达203.58万人,同比增长2.7%,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
细分构成:
海船船员:97.01万人,同比增长2.8%,其中国际航行海船船员70.13万人,沿海航行海船船员26.88万人。
内河船员:106.57万人,同比增长2.7%,是数量最庞大的群体。
女性船员:30.34万人,占比14.9%,同比增长显著,显示航海职业对女性的吸引力增强。
职务结构:
国际航行海船船员中,持有有效适任证书者41.86万人,具有海上服务资历者32.01万人,实际在船服务的专业船员比例较高。
内河船员中,70周岁以下持有有效适任证书者64.42万人,船长和高级船员占比达62.3%,专业化水平较高。
二、教育培训体系完善,考试发证科学规范
招生规模:2024年,全国航海相关专业招生23,812人,虽同比略减1.4%,但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考试组织:
海船船员适任考试177,427人次,签发适任证书90,163本。
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98,895人次,签发适任证书90,165本。
培训模式:
开展船长和高级船员适任培训17,554人,值班水手、值班机工等支持级船员培训14,826人。
针对特殊船舶(如客船、油轮、化学品船等)开展初次特殊培训28,789人,再有效培训4,266人。
三、管理与权益保障力度加大,服务船员能力提升
管理行动:开展“船员培训质量提升年”行动,强化培训机构责任,推进船员履职现场管理信息化。
权益保障:
生成船员电子证书352万份,便利船员执业。
印发《船员身心健康管理操作指南(试行)》,关注船员身心健康。
举办“世界海员日”活动,营造关爱船员氛围。
法规完善:修订多项规范性文件,优化海事劳工证书管理,服务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四、国际合作与履约成果丰硕,提升国际影响力
证书互认:与阿联酋、马绍尔群岛等签署证书互认协议,互认国家和地区增至30个。
国际审核:零缺陷通过IMO成员国审核,完成STCW公约第五次独立评价,承担IMO示范课程修订任务。
外派业务:2024年外派船员共计16.58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服务船舶数量排名前三的船籍国(地区)为中国香港、巴拿马、利比里亚,显示中国船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数字化转型加速,公共服务便捷高效
海事通APP上线:2025年1月1日起,海事通APP成为直属海事系统对外公共服务移动应用唯一渠道,提供政务、绿色、港航、船员等多方面服务,方便企业和船员。
六、绿色航运人才培养成为亮点
政策支持:出台支持双燃料、电池动力船舶船员培养政策,推进LNG船员订单班培养,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培训重点:针对绿色航运技术需求,开展相关船员培训,提升船员适应行业转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