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全球航运业正经历一场由中美关税博弈引发的“寒冬”。美国政府自3月起对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4%关税,导致中国至美国集装箱订单暴跌67%,全球80个中国出发航次被取消,港口堆积的集装箱无人问津。在这场风暴中,中国船员群体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收入锐减、职业吸引力下降、权益保障缺位,而行业结构性矛盾与外部环境冲击叠加,更让这一群体陷入“双重寒冬”。
关税风暴下的生存困境:订单锐减与收入缩水
美国加征关税的“蝴蝶效应”迅速波及全球供应链。深圳一家智能音箱制造商负责人透露,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因关税翻倍,市场份额从28%暴跌至5%,直接导致船员运输需求断崖式下跌。据挪威《贸易风》周刊数据,过去一周,前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下降67%,从美国出发的预订量下降40%。中国航运企业被迫取消大量航次,仅2025年4月就有80个中国出发航次被叫停,大量货轮停泊码头,船员被迫闲置。
“以前一个月能跑两趟欧美航线,现在两个月都未必有一趟。”一位在远洋货轮工作12年的大副表示,“收入直接减半,很多同行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更严峻的是,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企业不敢签订长期合同,船员面临“今天有活干,明天没饭吃”的困境。
行业结构性矛盾:普通船员过剩与高级船员短缺并存
关税风暴加剧了航运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截至2024年6月,中国持有效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船员约50.3万人,其中普通船员(如值班水手、机工)持证人数高达20万,但实时在船人数仅6.8万,过剩率超6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级船员(如船长、轮机长)缺口达9万人,国际航运公会(ICS)预测,到2026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9万人。
“院校毕业生上船率不足30%,很多学生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跑船。”某航海院校就业办主任指出,普通船员收入甚至低于快递员,而高级船员培养周期长、晋升通道窄,导致年轻人“用脚投票”。与此同时,疫情和俄乌冲突进一步削弱了高级船员供给:俄乌两国船员返乡参军,全球商船队劳动力短缺,而中国船员因培训体系滞后,难以填补这一缺口。
权益保障缺位:欠薪、扣证与心理危机
在生存压力下,船员权益保障问题愈发突出。2025年以来,武汉海事局已处理5起船员证书被扣押事件,云浮海事局通过“柔性调解”为6名船员追回15万元欠薪,但这类案例仍是冰山一角。某航运公司被曝拖欠船员工资长达8个月,船员被迫集体维权;另有一家企业以“培训费”为由扣押船员适任证书,导致其无法跳槽。
心理危机同样不容忽视。根据“海员幸福感指数”报告,互联网连接差、岸上休假少、工资不透明是船员三大痛点。一位远洋船员在日记中写道:“在海上漂了9个月,只能通过卫星电话和家人联系,每次通话都担心信号中断。最难受的是看到陆地灯光却不能靠岸,那种孤独感像潮水一样淹没人。”
破局路径:政策、行业与个体的三重突围
面对生存危机,中国船员群体正通过政策支持、行业改革与个体转型寻求突围。
政策层面:强化权益保障与财政支持
202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与国际经贸斗争”,将船员权益保障纳入宏观政策框架。财政部加快发行4.4万亿专项债,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支持航运企业稳定船员队伍;人社部推出“失业保险返还计划”,对受关税冲击的企业提高返还比例,缓解船员失业风险。此外,海事部门联合工会建立“船员权益保障协调机制”,通过“海事通”APP实现证书办理、欠薪投诉“指尖可达”,2025年上半年已处理纠纷127起。
行业层面:优化培训体系与薪酬结构
航运企业开始调整用人策略。中远海运推出“高级船员定向培养计划”,与航海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学生毕业后直接签约,晋升通道向技术型船员倾斜;招商轮船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船员排班,减少疲劳作业;华贸物流则试点“共享船员”模式,将闲置船员调配至需求旺盛的沿海航线,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薪酬改革是关键一环。某航运公司率先实施“岗位价值评估”,将高级船员薪资与市场水平挂钩,并设立“航线补贴”“安全奖”等激励措施。数据显示,改革后该公司高级船员流失率下降40%,普通船员上船意愿提升25%。
个体层面:技能升级与职业转型
面对行业变革,船员自身也在积极求变。35岁的二副李明利用休假时间参加“智能船舶系统操作”培训,成功转型为船舶技术顾问;40岁的轮机长王强考取“新能源动力工程师”证书,成为业内稀缺的“复合型人才”;还有部分船员选择“上岸”,通过海事局组织的“船员转岗培训”进入港口管理、航运金融等领域。
“危机中往往藏着机遇。”李明说,“关税风暴让行业洗牌,但也倒逼我们提升技能。现在会操作智能系统的船员,薪资比传统船员高30%。”
未来展望:从“生存危机”到“高质量发展”
关税风暴终将过去,但中国船员群体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全球航运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船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航运企业需以此为契机,推动船员队伍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正如云浮海事局局长所言:“船员是航运业的基石。保护他们的权益,就是保护中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的未来。”在这场风暴中,中国船员群体正以坚韧与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