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5年8月5日),长江流域及周边海域进入航行作业“高峰期”。黄浦江疏浚工程与东海、长江口大型船舶拖带作业同步展开,上海海事局紧急发布航行警告,要求过往船舶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防范碰撞事故。海事部门同步启动数字化监管与现场巡航,全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黄浦江疏浚:8艘挖泥船“划区作业” 禁入区覆盖核心航道
今日8时起,上海海螺明珠水泥码头前沿水域正式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维护疏浚工程。由“航捷802”“航捷805”等8艘挖泥船组成的作业编队,在码头上下游500米范围内划定封闭式安全作业区,禁止无关船舶进入。
安全管控措施:
技术隔离:作业区周边设置虚拟航标,通过AIS系统实时播报边界坐标,过往船舶导航设备可自动触发警报。
动态监控:挖泥船均开启高频次AIS信号更新,并配备CCTV摄像头,画面同步传输至海事指挥中心。
执法巡查:上海海事局派出2艘海巡艇驻守现场,对违规进入船舶依法处置,截至发稿已劝离3艘误入渔船。
船员须知:
“黄浦江日均通航船舶超4000艘次,疏浚作业将压缩可用航宽约30%。”上海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李明表示,“建议航经船舶提前减速至8节以下,与作业区保持500米以上安全距离,并通过VHF 08频道与VTS中心保持联络。”
东海拖带:300米“巨龙”穿越航线交汇点 护航编队全程警戒
今日10时,东海海域上演惊险一幕:“合信拖9”轮拖带长260米、宽50米的“航工半潜驳2号”,总长度达300米的拖带船组从泉州启航,以5节航速向汕尾港进发。该船组途经台湾海峡南口、珠江口等航线密集区,预计将于8月7日凌晨穿越香港以东高危水域。
安全保障方案:
三级护航:除主拖轮外,配备“海巡0761”“海警2102”两艘警戒船,形成前导、侧护、尾随立体防护网。
时段管控:每日12:00-14:00、20:00-22:00为商船通行高峰期,拖带船组将主动降速至3节,必要时暂停航行。
信息透明化:通过AIS播发拖带长度、转向意图等关键数据,并在E航海平台发布电子围栏预警。
专家提醒:
“300米拖带船组制动距离超过1海里,转向需提前30分钟预警。”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引航员王海峰指出,“商船应避免从拖带船组前方1海里、两侧0.5海里范围内穿越,如遇能见度不足2海里应立即绕行。”
长江口:85米宽驳船“霸占”航道 双向交通临时管制
同步进行的,还有长江口横沙水域的“巨无霸”拖带作业。振驳24轮在“沪港拖30”“沪港拖31”协助下航行,总长85米、总宽52米的庞然大物几乎占据整个深水航道。为保障安全,海事部门实施以下措施:
交通管制方案:
时段限制:每日9:00-11:00、15:00-17:00为拖带专用时段,其他船舶需在横沙以东20海里处排队等候。
潮汐协同:严格选择高潮位时段作业,确保驳船吃水深度满足航道要求。
应急通道:在航道北侧划定临时避让区,供小型船舶紧急使用。
实时监控:
“我们通过‘智汇江海’大数据平台,实时模拟拖带船组与周边船舶的碰撞风险。”上海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副处长陈琳展示监控画面,“系统已自动触发12次避让预警,成功化解3起潜在冲突。”
科技赋能:海事监管迈入“智能时代”
面对密集作业带来的监管压力,海事部门全面启用数字化工具:
无人机编队:在黄浦江疏浚区、长江口拖带航线部署6架无人机,实现24小时空中巡航。
船员端APP:推送个性化安全提醒,支持一键呼叫救援,今日已向800余艘船舶发送预警信息。
区块链存证:对违规船舶行为进行不可篡改记录,作为后续处罚依据。
行业反响:
“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显著提升了监管效率。”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安全研究所所长张伟评价,“但船员安全意识仍是关键,建议将疏浚、拖带作业安全培训纳入船员必修课程。”
截至今日18时,长江流域及周边海域未发生因疏浚、拖带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海事部门表示,将持续通过VHF、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动态信息,并呼吁船舶公司加强船员安全教育,共同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