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性质:2009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新乡市人民政府举办。
办学历史:在整合新乡市13所院校资源基础上组建而成,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83年中州名儒李时灿先生在卫辉府创建的“汲县读书社”。
校园规模:现有主校区、卫辉贡院校区、卫辉和平校区、黄河大道校区、科隆大道校区、新飞大道校区六个校区,校园占地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0余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亿余元,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1096.5万册(篇)。
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127人,其中专任教师880人,高级职称33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88人,“双师”素质教师606人。
专业设置: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数控技术学院、师范学院、交通学院、航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劳动课教学部)、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研究培训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基础课教学部、工业基础训练中心等5个公共课教学单位。开设高职专业(方向)63个,普通全日制在校生3.2万余人。
学校荣誉
学校是全国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全国首批示范性技工教育集团,河南省首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优秀典型案例20强”“全国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技术技能大赛竞赛培训基地”“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河南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河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全民振兴工程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河南省高校融媒体育人工作试点单位”“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示范性老年大学”等荣誉称号300余项。
教学成果
专业建设:积极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断强化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联动,专业与地方产业契合度达到90%以上。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27门、“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12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省级“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技能竞赛:学校秉持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使命,持续打造面向实践、德技并修的办学特色。注重实训能力建设,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9个,校内建有专业实验实训室217个,其中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竞赛培训基地、cctv《中国大能手》实训竞赛基地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近年来,学校先后3次摘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选手单位”荣誉称号。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奖921项,其中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共95项,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共826项。
校企合作
学校紧紧围绕“一体、两翼、五重点、十一项任务”总要求,主动对接政府、企业和行业,实现政校企行合作无缝链接,建立了校企“双元”育人体制机制,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产业学院、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校地合作和订单式冠名班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学校牵头组建了“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振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原经济区智能制造产教联盟”“河南省智能控制技术产教融合专业联盟”“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新乡市职教集团”“新乡市数控技术产教联盟”“新乡市文旅产业产教联盟”等,搭建了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近年来,积极推动与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地方龙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与中铁隧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天八院、宇通集团、新飞电器、华兰生物、白鹭化纤、河南二建集团、上汽集团、富士康科技、芯睿电子等全国500余家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7个,订单(冠名)班260余个,顶岗实习合作企业2000余个,全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国际交流
学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查塔姆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德国维特桥职业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加拿大北岛学院、韩国釜山科学技术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马来西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乌兹别克—芬兰师范大学、德国grg集团、巴基斯坦gbt公司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依托“一带一路”实施战略,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与东盟国家开展战略合作,共建“牧野工匠学院”,与东盟国家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已建立职业教育标准3个,完成2个专业教学资源,共6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自主研发教学装备1个,6门课程教学资源已获得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的认证。2023年以来,与印尼三宝垄教育大学开展海外线上培训授课730人次,实现了“职教出海”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