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性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地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学校历史:初创于1951年,其前身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和中国海员总工会创办的海员训练班和1956年长江航运管理局创办的南京河运工人技术学校。200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南京海运学校和原南京航运学校合并组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校训:海涵地负、德诚志远。
学校地址: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现拥有江宁、秦淮和板桥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629亩。
专业设置
围绕现代海洋运输业链和区域支柱产业,学校构建了航海技术、港口与智能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运经济与管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文旅与设计等六大专业群,形成以航海技术专业群为龙头,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与智能工程、航运经济与管理等3个专业群为骨干,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文旅与设计等2个专业群为支撑的“海陆并举、一体两翼、集群发展”的专业集群,共36个专业。
师资力量
学校共有教职员工753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56人,博士学历学位教师110人。学校拥有全国技术能手、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航海类教师持高级船员适任证书近107人,其中远洋船长、轮机长42名,位居全国航海类高职院校首位。
教学建设
学校共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央财支持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3个,交通运输部示范专业点3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骨干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3个,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个。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4个,江苏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江苏省级特色专业3个,江苏省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江苏省级精品课程2门。
学术科研
学校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联合调查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水路运输企业安全考评中心、港口码头企业安全考评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众创空间等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与服务平台。2011-2015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56篇,完成纵向课题189项,专利授权达824项,开展技术服务394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累计超过2000万元。
校园文化
学校以“三色之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让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红色基因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通过“五个一”特色活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蓝色使命引领学校聚焦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以培养“深蓝工匠”为核心使命。绿色军营管理模式助力学生成长,学校实施“军、海、陆”三级学生管理标准,通过规范化管理“铸形”、自律化成长“铸行”、实践化育人“铸心”,让学生在准军事化管理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国际交流
学校是全国首批履行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建有国家海事局“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和挪威-德国劳氏船级社DNV-GL质量认证体系“双体系”的院校,是亚丁湾护航船长的首批选派单位。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荷兰海事大学、马来西亚海事学院、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33所国(境)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办50余项合作和交流项目。与巴拿马、孟加拉国、缅甸等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巴拿马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和巴拿马船员培训基地,与孟加拉国人力与资源培训局共建中孟海事人才教育合作平台,培训非学历外籍船员和航海类整班制学历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