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性质: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交通运输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历史:学校肇始于1909年设立的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1953年2月,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与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
学校校训: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学校校徽:整个校徽为一个舵轮,意为航海。图案最外一环为舵轮的环,环的最下方“1909”字样,为该校建校时间。图案外圈第二环,为中英文“大连海事大学”字样。图案中间部分,最下方为两片嫩叶,意为萌芽,象征“勃勃生机”和“茁壮成长”,嫩叶上面为一本打开的书,象征“学习”“学校”,这本打开的书又似“大海”“海浪”。海浪上面为一艘船,下为船体,上为风帆,意为扬帆远航,风帆又似一只和平鸽,意为“热爱和平”“科学航海”。
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8大门类。
专业设置:设有21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54个本科专业。拥有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优势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建有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4个辽宁省一流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生态、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专任教师1658名,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85名,专职博士生导师287名,聘任二级教授47名,三级教授91名。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通过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等形式聘任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19人。
教学建设
特色专业: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互认)专业,2个英国轮机工程师及海事科技学会认证(国际区域认证)专业,2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1个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教学平台: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调培养创新基地,6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科研平台与成果
科研平台:学校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60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和基地,35个市级重点科研平台和基地。
科研成果:学校在船舶智能避碰决策系统、北极航道航行安全保障技术、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国际标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家航运事业、海洋权益维护与国际海事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
学校先后与47个国家和地区的179所国际知名院校和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2020年,学校与休斯顿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海事大学休斯顿国际学院”正式设立。2024年,学校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举办的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成功获批。